佛教戒酒的好处和可以得到的功德
佛教是对立喝酒的,不管在家、落发,戒律上都一概制止饮用。关于酒的界说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卷十四载,酒有三种:由米麦等谷类酿成的穴罗(梵语s11ra,苏罗);以果实或植物的根、茎酿成的迷丽耶(梵话maimya);而在上边二者都没有完全发酵时,可令人生醉,称为末陀(梵语madya)。此外,又有谷酒、果酒、药草酒等三类洒的分类。又据《底子说全部有部毗奈耶颂》,以各种米麦酿造之酒又称大酒;以植物的皮、果、花等浆汁酿成者称为杂酒。严厉地说,凡是有酒色,酒香、酒味,或仅具其一而能醉人的,不管为谷酒、果(木)酒、药酒、甜酒(蜜、糖、葡萄等酿造)、清酒,甚至酒酷、酒糟,皆在禁戒之列,饮咽则犯。
戒酒为大、小乘共同的律制,落发、在家四众皆须恪守。原始释教之底子经典《阿含经》即载佛陀所宣说五戒,即不喝酒,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是为释教徒所要恪守的五种基本行为准则,由此断除恶因,进求佛果。依律藏诸典,如《优婆塞五戒相经》、《十诵律》所载,佛陀本人对“不酒”戒进行详明的阐说和严厉的标准,是在其时印度的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
关于喝酒的过错,三藏诸部经典有或简或细的归纳归纳,依据目标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人间的在家人,多从一般现实日子、工作、财富的得失,利害而言,以符合他们的层次。另一类是针对信人的四众弟子,特别是对落发众人的开示,不仅止于人间善恶得失,进而更上升至喝酒对出生的终极摆脱的极大危害。前者论述,《阿含经》的《阿雀夷经》堪为代表。经中佛陀向巨贾善生说法,告诫他人间有六种恶行能损财业。第一种即是沉酒于酒,其失有六: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易生奋斗,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悉怒暴生,六者才智日损。唯有加以防止,才会财业日增,日子和乐。第二类阐说甚多,如四分律之十过,《大管度论》之三十五过,《州时经》之三十六失等,皆列举喝酒所发生的过错(文繁不录,附于选例),除函括前类过错加以更细密的剖析罗列外,更从滋生欲求、做作恶业、损坏信仰、妨碍修行等方面数陈其罪,以为信持佛法者的警鉴。总之,酒是昏狂之药,全部严峻的过错都因此而生。如《多论》以为此戒极重,能使人作四逆重罪,并能使人因酒醉而破犯全部戒,造全部恶,实是昏神乱思,放逸之本。故经律中每每将酒譬喻为毒药,甚至有宁饮毒药不行喝酒的教诫。
不喝酒者,酒有三种:一者、榖酒,二者、果酒,三者、药草酒。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同蹄畜乳酒,全部乳热者可中作酒。略说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全部不该饮,是名不喝酒。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欣,何以故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该饮。譬如美饮,其间杂毒,是多么毒?
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
“酒有三十五失。多么三十五?
一者、现在世资产虚竭,何以故?人喝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
二者、众疾之门;
三者、斗诤之本;
四者、裸露无耻;
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
六者、覆没才智;
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
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者、种种工作,废不成办;
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虑;
十一者、身力转少;
十二者、身色坏;
十三者、不知敬父;
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门;
十六者、不敬婆罗门;
十七者、不敬伯、叔及长辈,何以故?醉闷模糊,无所别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
十九者、不敬法;
二十者、不敬僧;
二十一者、朋党恶人;
二十二者、疏远贤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
二十四者、无惭、无愧;
二十五者、不守六情;
二十六者、纵己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
二十八者、宝贵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
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弃舍善法;
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
三十二者、远离涅槃;
三十三者、种狂痴缘由;
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
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
如是等种种过错,是故不饮。
如偈说:
“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
失念增瞋心,失欢毁家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
不该瞋而瞋,不该笑而笑,不该哭而哭,不该打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