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中的戒盗窃的说法和果报


佛教五戒中的戒盗窃的说法和果报

【怎么持不盗窃戒】

在当今社会,盗窃是如此之遍及,盗戒易犯难持,但只需咱们认识到盗窃对己对人都是有害而无益,及认识到犯盗窃戒的本源地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盗戒不难持。

一、坚信因果不昧,明晰盗窃之害

盗窃之人大多只重眼前利益,不信因果。因而守持盗窃戒的第一个条件便是要坚信因果不昧。一般人对现世因果还能了解,而对释教所揭示的三世因果则不以为然。其实,“因果规律”并非释教专属,并不是佛陀所规则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佛陀发现并揭示出来的世界真理。包含西方哲学科学(包含天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里边,)也常常会评论“因果规律”的各项理则。但凡一个“现象”的产生,必有前因和后果,二者密不可分、循环不已,如此便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相互相关相互作用的“联系”网。《大般涅盘经·憍陈如品》说,众生从业而有果报,如是果报则有三种:过去、现在和未来报。

(一)未来报

正法念处经》云:“云何盗窃乐行多作?报有三种:谓阴间受,若现在受,若余残受。彼盗窃业乐行多作,堕于阴间、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则常赤贫;若得资产,畏王、水火、劫贼缘由,具足失夺,不曾得乐。彼盗窃业,得如是等三种果报。”

由此可见,盗窃者依造恶业之程度而堕三恶道,即恶业力强则堕阴间,次则为饿鬼,再弱为畜生;或生于人间,亦遭短命、多病、赤贫及其它不幸之苦报。

1.招阴间恶报

盗业重者身后必堕阴间,《正法念处经》卷十一记载,盗窃之人命终之后,堕大焦热阴间、大叫阴间、黑绳阴间和众合阴间。《佛说六道伽陀经》云:“圣贤净行师,全部财宝等,若贪若盗窃,而堕大叫喊。若诸盗窃业,感大火烧身,叫唤出大声,是名大叫喊。”

《正法念处经》亦云:“而复杀生、盗窃、邪淫,作如是等三不善业;以作如是恶业缘由,身坏命终,堕于焦热大阴间中。”

2.招饿鬼恶报

罪稍轻者,身后为饿鬼,受尽饥饿求食不得之苦。

“复有众生,腹大颈细不能下食,若有所食变为脓血。何罪所造成的?佛言:以前世时盗窃众食,或为大会施设肴膳,私取麻米屏处食之……故获斯罪。”

3.感畜生果报

据《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记载,盗窃之人从阴间出,大多投生畜生道,辛苦劳动,以偿所欠之债:

“五者从狱中来出,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皆是负债者,经言债不迂腐所谓也。今见有轻贱畜生之属,皆由故世宿命贪利,强取人资产所造成的也。畜生勤苦如是,见在清楚。慎莫取别人资产。”

4.赤贫苦楚报

从牛马等畜生道出,纵然有时机投生为人,又得两种果报,赤贫与破财。《大方广佛华严经》云“盗窃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赤贫,二者共财不得安闲。” 前世响马投生为人,很难取得财富,“由盗窃故,有资产障难。”

《净心诫观法》也说,当代赤贫的直接原因是前世所作盗业引起的。赤贫多世后,盗窃业报尽,即使此人有时机取得财富,仍无法自由支配,很难得以享受,却易因五方面的原因失去:洪水冲走、失火烧掉、响马抢走、恶子败家、官家夺走。如《法苑珠林》卷七十载:“盗窃之人先入阴间、畜生、饿鬼,后得人身得二种果报:一者常处赤贫;二者虽得少财,常被他夺。”

(二)现世报

从现世报来说,盗窃之人会遭到如下惩罚。首先,盗窃之人必受王法制裁。依隋朝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卷下记载,盗窃为五恶之一,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盗窃者,或鞭或缚,或驱出国,或罚其金,或截手足耳鼻,罪重则杀”,身遭厄难。其次,盗窃之人现世得坏名声,很难使人信赖。《佛说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云:“慎莫作盗窃,盗窃非好名。贪心取他物,后报作畜生,以偿其宿罪,轮转靡不经;出入不自由,锁械其身形。”《落发缘经》的主旨是阐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其中若犯盗窃罪,则有恒为众疑、亲友恶逆等十恶报。也许会有人问:不少人因盗窃或贪婪而现世赋有,活得很风光,并未看到其受恶报,为什么不能仿效呢?

大智度论》对此有如下回答:“当代愚人不识罪福二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诸佛贤圣慈愍全部,了达三世殃祸不朽,所不称赞。以是故知,劫盗之罪俱为不善,善人行者之所不为。” —— 这段引文告知咱们,人们之所以有此错误观念,是因为不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从三世因果来看,盗窃之人的罪业不是不报,仅仅要待时节缘由的老练。如同春天播种(因),需求经过阳光雨露的灌溉、需求不间断的施肥,需求经过一个生长的阶段等多种要素和条件(缘),到了秋季果实才能老练(果);同样,每个人所作的业,有时也需求经过必定的时刻才能看到果报,释教中称之为“异熟”(异时而熟)。还有一种状况是,尽管响马当代为盗,但因过逝世造了善业,现世起了现行;比及他的善业报尽,便是他受后果的时候了。

《大智度论》卷十三说盗窃有十罪:

“一者物主常瞋;二者重疑;三者非行时不筹量;四者朋党恶人,远离贤善;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官;七者资产没入;八者种赤贫业缘由;九者死入阴间;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

盗窃的果报如此惨烈,岂能不怵然警醒?!

二、明晰持戒利益

不盗窃为十善之第二位,而守持十善戒者,依善业之强弱而获不同之善报:以下品十善业为因,成阿修罗等果报;以中品十善业为因,成人之果报;以上品十善业为因,成天之果报。由中品十善而生为人,故名善生。守不盗窃戒,能令众生得人道果报,得人身后,若持不盗窃戒,能感现世富足。守不盗窃戒更是出离轮回解脱存亡的前提条件。

楞严经》讲到:阿难!再其次是各世界六道中的众生,心中若没有盗窃的意念,是真持戒,将不会随着盗业存亡相续。既发心修习三昧,原是要脱出尘劳的拘缚,若是盗心不除,将是徒劳无益,决不能达到出尘的目的。

纵多世智辩聪明,又取得有漏的禅定,假如不断除盗心,以有邪慧邪定滋长盗业,终必沉沦,堕落恶道。阿难!若不断除盗心而欲修禅定的人,就如有人将水灌入漏壶中想要盛满相同,纵然灌上微尘数劫,终不能满。”

守持不盗窃戒的利益还有许多,《十善业道经》列举了不盗窃的十项可保信法: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许;

五、不忧危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毕生天。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大方等大集经》称守持不盗窃戒之人招感华严富贵的极乐国土果报,《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乃至告知咱们,守持不盗窃戒者,依此善根进而修行,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三、自净其意,戒除贪心

细细论来,全部不良行为(如盗窃)皆起源于贪瞋痴三毒,而贪心为其祸首。贪心是盗窃行为的直接动力。因而释教中把贪欲、瞋恚和邪见(痴)看成是全部不善法的本源,由此烦恼的发动,就会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恶行成为恶业,这才招感恶趣的苦报。

人类生计所需求的资生物资(如衣服、饮食、住所等),佛陀主张要以自己的劳动取得。若因贪心贪欲而以不正当的手段非法强力攫取、偷窃,或骗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论以何种方式或借口,都是盗窃的行为,都是邪命自活,不只会给别人带来苦楚,而且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不只有违佛陀“以大悲心利他”的准则,同时也与世俗的情、理、法背道而驰。其必定结果是,现世受王法制裁,后世转生恶趣。正如古人所说:“千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经过以上的学习,咱们认识到盗窃之深重果报、持不盗窃戒之利益,以及犯盗窃戒之本源地点,也就对怎么守持盗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在当今社会,盗戒易犯难持,提倡守持不盗窃戒极具现实意义。对个人而言,若犯盗窃,必堕恶道,随业轮转;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因而持守此戒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若更多人能认识到盗窃的后果,坚信因果、树立正见、自净其意,做到“若物属他,分文不取”,不贪占别人乃至国家的资产,“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淳朴民俗社会和谐会天然逐渐构成,人人都会获益,国家会更加昌盛繁荣。佛弟子当依止佛陀教导,理解戒律根本,守好戒律,发菩提心,广行善事,理事圆融,多做无相布施不求回报,谋福群众,利乐有情。

【佛典故事:守不盗戒的模范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这位菩萨修菩萨行不打妄语,也不杀生也不盗窃。总而言之,他谨守戒律。由什么证明他守戒律而不盗窃呢?他有一次对其他的菩萨讲:“我从一发心修行就持不盗戒,所以现在我全部的东西就没有人盗窃;不单没有人盗窃,我便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放在地上,也没有人会把它拿去。” 有的菩萨就不信他的话,就说:“咱们要有实地的实验,实实在在地实验一下。你把你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咱们把它放在城门那个地方,因为那儿来回走的人最多了。咱们把它放在城门的中心,经过三天,假如没有人拿这个东西,这证明你说的是实在的。” 文殊师利菩萨说:“好啊!咱们就来试试看。”于是他把他最值钱的一串宝珠拿出来——菩萨都有许多宝物宝珠的——就放在城门的中心。人从城外进到城里来,经过这个城门的人许多,但是经过三天,果然没有人拿。所以一般菩萨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守不盗戒真实不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戒盗

戒盗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盗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盗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盗。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