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之人中的戒妄语的说法和果报


佛教修行之人中的戒妄语的说法和果报

五戒-- 戒妄语(1)】

妄语戒是佛制五戒之一。妄语指的是心口不一、言不称实,以到达诈骗别人、遮盖事实真相的意图。可见,五戒中的”妄语“并非仅仅指向别人说假话、大话,只需是以诈骗别人、遮盖事实为意图而所用的全部手段,都可称作”妄语“。虚伪广告,伪劣产品,乃至不实的新闻,从学生抄袭试卷到教授剽窃抄袭别人的论文,都属于妄语领域。作为佛弟子,不只需严护六根,不打妄语;也要认清打妄语人的本质,不要被人诈骗使用反而助长了恶行。

一、学习戒律条文,明确妄语戒

妄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妄语的办法是自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理相妄语(现异惑众,表示已非凡夫的身行威仪,又如默认、暗示、答应、手势)等。但凡存心骗人,不管使用何种办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到达妄语的意图(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佛制中的妄语分为大妄语、小妄语与便利妄语三类。

(1)大妄语:但凡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或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或说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以诳愚人,以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极重,不行忏悔,命终之后,决议直堕阿鼻阴间,永无出期。

(2)小妄语:但凡心口不相应,为了个人的意图、个人的利益说假话,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小妄语,以及骂架的粗话、搬弄是非、不伦不类的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也都称为小妄语。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3)便利妄语:便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便利妄语。这儿有个边界:动机是为了利人、利他,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比如说对身患沉痾的人,咱们就应多安慰他,对他可以说一些诸如其所患之病无须担心、很快就能治好此类言语。便利妄语不犯戒。

二、妄语的过患

妄语,又称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是十恶之一。是以欺人为意图而说之不真实语。一个人只需故意说了一次妄语,必会有第二次、……,乃至无数次的谎话,以掩饰从前的虚妄。乃至为了无懈可击,无所不用其极,算计别人,以替自己脱罪。于是堕入罪恶的渊薮,恼害全部众生,从此善事不得成就,失却积德行善。正如《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说:“妄语言说者,恼全部众生。彼常如漆黑,有命亦同死。语刀自割舌,何云舌不堕?若妄语言说,则失实积德行善。若人妄语说,口中有毒蛇。刀在口中住,炎火口中燃。口中毒是毒,蛇上毒非毒。口毒坏众生,命终堕阴间。若人妄语说,自口中出脓。舌则是泥浊,舌亦如炽火。此如是羂缚,阴间之前使,损坏法桥等,皆是妄语过。”又如《阴间品》说:“莫作妄语说!全部恶缘由,能捆绑束缚生死!善道不行见,二世不饶益,全部相憎恶。妄语者能令,全部法空旷,若人即生时,口中有大斧,如是能自割。所谓妄语说,全部恶之幡,全部恶处绳。痴暗之藏处。”

三、妄语的果报

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盘及生天之道,并有十种恶报

1、口气常臭。

2、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3、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4、智人谋议,常不参豫。

5、常被诋毁,丑恶之声,周闻全国。

6、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7、常多忧愁。

8、种诋毁业缘由。

9、身坏命终,当堕阴间。

10、若出为人,常被诋毁。

四、善巧便利度众生

咱们释迦世尊为了度众生也说便利语。经上有个比方:有位长者,他的儿女不听话、好吃懒散、不听教导,向坏的方面发展。长者就想了一个办法,告诉儿女:「我不久要出远门,去收人家欠咱们的钱,你们乖乖待在家里。如果身体不好,我这儿有药,对强身医病都好。把药放在这儿,你们有病就吃,我到外面收好帐就回 来。」这长者也说:「我在田里埋了很多金子,但已记不清楚埋在那里。你们没有日子费时,去翻田把金子找出来,就可解决日子问题。」交代完,长者就出去了。

去了两个多月都没回来,他特别请人告诉他的儿女:「你们爸爸现已死了。你们想做人、想日子就好好自己发奋图强。」儿女们一听到爸爸死了,没有爸爸可依托,想想今后惨了,看看自己又有病,更是苦恼!这时才想起不必找医师,爸爸现已做好了药放在家里。他们把这良药吃下,就将病治好了。

儿女们的病是医好了,可是要吃饭没钱买米,这时又想起父亲曾交代田里埋有金子;他们就拿着锄头各处找,可是把田都翻遍了,一个金子、一个银子也没找 到。但想想:这田都翻过了,既然金子找不着,咱们仍是种田吧!他们这时候当然很理智,由于父亲不在了。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收成,有谷子就有米,日子就解决了。其实翻土种谷,这便是金子啊!

这比方应用在佛法上怎么说呢?佛陀本来是百岁才入涅槃的,其时人寿是一百岁,可是他八十岁就提前入灭,这便是为了教化不听话的恶业障弟子。另一种含义是留福给咱们末代的后代,使咱们修行时不缺道粮。佛陀看弟子这么不精进,他想:如果我久住于世,弟子总认为有我可依托,再也没有向上精进的心。所以佛就用便利语向弟子说他要入涅槃了。佛陀这是不是在说假话呢?不是!这是便利语,为度众生所用的善巧办法。

众生有病,什么病?贪瞋痴的病。佛陀有戒定慧的药,咱们勤修戒定慧,就可熄灭贪瞋痴。三毒疾病治好了,没福怎么办?那就要修福。佛陀叫咱们修四摄六 度、舍己为人、普利全部众生。大家要好好把心病治好,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增进自己的福慧。

【妄语感触别人诋毁果报的公案】

往昔罽宾国有阿罗汉离越,在山中坐禅时,有人失牛,循着脚印来到他的住处,其时他正在煮草染衣,以宿业力,只见法衣天然变作牛皮,染汁天然变作牛血,所煮染草变作牛肉,所持钵盂变作牛头。见此情景,此人就将离越捉缚交付于王,王即付狱。狱中一晃便是十二年,其间,离越常为狱监饲马除粪。离越有五百位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他们观觅师父,但不知地点。

在业缘将尽时,有一弟子观见师父原来在罽宾狱中,就来告王:“我师在狱中,愿王裁决处理。”王即派人去狱中核查,使者到了狱中,只看见一人容颜憔悴,须发极长,在为狱监饲马除粪。使者返回后向王禀报,未曾见有沙门离越。弟子又对王说:“愿王命令:但凡比丘都答应出狱。”王即如是宣告。离越听到此话,顿时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踊出虚空显现十种神变。王见此情景,心悦诚服,对离越说:“尊者,愿您接受我的忏悔。”且问:“尊者以何业缘,感得狱中受苦?”离越答道:“往昔,我也曾失牛,盯梢寻牛,其时诬谤别人偷牛,经一日夜。后来堕于三涂,受苦无量,余殃未尽,今天得罗汉果,仍受报应被人诬谤。”由于离越宿世所谤的是辟支佛,以此缘由而感得此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戒妄

戒妄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妄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妄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