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什么叫般若道呢?就是你从凡夫到大乘的见道位,就是我们别教所说的大乘的初地,叫般若道。般若道的修学特色,就是以智慧引导慈悲。虽然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依止大乘两种善根清净心跟菩提愿,但是在证得初地之前,我们的菩提愿是有所收摄的,偏重在内心的作意,少有实际的行动,它是以智慧的力量来主导整个修学的。
到了方便道就相反了,方便道的特色就是以慈悲来引导智慧。因为你已经到了初地,所以你开始怎么样?从空出假,你就是把你因地的愿望开始付诸行动。所以智者大师对般若道强调智慧;对方便道,就是强调菩提愿。
当然,我们如果根据《法华经譬喻品》里面的三界火宅喻来看,其实我们可以在般若道的中间过程再安立一个解脱道,就更圆满。也就是说,整个成佛之道,《法华经》的思想是解脱道、般若道跟方便道。
我们一个凡夫众生,一开始要处理的就是解脱的问题。因为不管你是修自利、修利他,你一定要离开三界火宅,没有例外。如果你离不开火宅,你什么事都做不成。你不要说行菩萨道,你自身都难保。所以你看佛陀在面对生死凡夫的时候,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赶快离开三界。不管你是喜欢羊车、鹿车、牛车也好,方便有多门,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三乘共坐解脱床。
所以,其实初发心的佛弟子整体上差别不大,你只要在生死凡夫的阶位,你要做的事情,可能你的下手处不同:你出离心强,你修四谛十二因缘;你宿世的大悲心重,你修六度。这叫做方便有多门。但是,凡夫的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我空的智慧。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所以判定解脱与否,不是说你有多大的布施,你有多清净的持戒,这个都是助道法,是看你对身心世界的掌控放弃了多少,就是放弃主宰。所以你看火宅喻讲得很清楚,整个三界火宅的门不多,只有一道门。就是你要出去,不管你是羊车、鹿车、牛车,是同一道门出去的,就是我空的智慧。
所以《金刚经》讲得很清楚: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你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重点是无为的真理,就是你对真理的体会有多深,这是一个判教的指标。因为你布施、持戒、忍辱,这个都是助道法门,这都是生灭的因缘法。它会让你果报殊胜,但是跟解脱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有助道、间接的关系。
那么,你三乘成就我空以后,恭喜你,从三界火宅出来了。接下来,就不是三乘法的问题了,是《法华经》的问题了,这个时候你必须学《法华经》了。因为,你要从权法的解脱的我空智慧,要进入般若道的一心真如,就要明白怎么样能够会权入实,怎么把我空智慧对接到真如本性。
从前面《法华经》的意思,它强调两个重点:
第一个,顺从佛意。佛陀很清楚地告诉你,三乘法是佛陀的方便,这不是佛陀的本意。因为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我们凡夫无始劫来希望得到一点东西,这是根本无明,这一点是很难去碰触。一开始你要他无所得,他就失去了修学动力了,他可能学外道去了。所以对于无所得这个根本烦恼,佛陀是不碰的。佛陀说,好,你想得到东西,佛法也有东西让你得到,比方说涅槃寂静,比方说功德庄严。佛陀会有一种清净的法让你来执著。
所以,佛陀刚开始不碰众生的法执这一块,因为法执不会招感分段生死。法执叫做不染污无知。这种愚痴不会产生烦恼,但是它会障碍无上菩提。但是在初阶段,它不构成障碍,所以佛陀在刚开始允许你有法执。但是佛陀对我执是对治得非常严格,他先用法执来对治我执,这是合理的。到了解脱道以后,欸,不管你是羊车、鹿车、牛车,你总之是离开了三界火宅,你躺在外面的草皮上,接下来就是大白牛车的问题了,你赶快坐上大白牛车。
所以第一个,你顺从佛意。
第二个,回光返照。佛陀讲三乘法,是因为你不安稳。其实你回光返照来说,你的内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也就是说,其实你本来就安稳,你干嘛去找一个安稳的东西来对治不安稳呢?按照佛陀的一心真如的意思,本来就没有生死。本来没生死,生死由心现。就是说,因为我们攀缘心很重,所以佛陀用一个法门让你抓住,然后慢慢地把生死了了。把生死了了的时候,你就应该把那个真如本性现出来了,你不是执著那个我空的相状在那里。所以,从《法华经》的思想,就是回光返照,放弃所攀缘的我空的相状,因为他的我空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了。佛陀会教我们修我空,只是让你了生死用的,你的内心本来就没有生死。
所以你生死了了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开显自性的功德了。从《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再把你之前努力所得到的,涅槃寂静也好,菩萨的功德庄严也好,通通放掉。你就开始怎么样?从有所得的打工回到家了,这个时候你进入般若道,你跟三世诸佛同一家人了,叫生于佛家,你开始入住到佛的家庭。
那当然,你生到佛家,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呢?继承家业了,你就做佛陀的事情了。因为你从解脱道到般若道,这个时候你开始怎么样呢?从空出假了。你的修行已经不是在离相清净了,你开始要怎么样?实践你小时候的梦想。你过去在生死凡夫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在佛前所发的愿,现在是时候该实践了。每一个人发的愿不同,总而言之,一定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有你亲近的佛,他有他度化的众生,没关系,各自发挥。
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是成就法身佛,就是从凡夫到解脱道到般若道,你的法身佛出现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成就属于你自己的应身佛。你开始要为你未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你要为你未来所度化的众生眷属,开始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国土了,这叫做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开始做这件事情了。就是你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
这个时候,菩萨当然问题不大,因为菩萨本来就是很喜欢去度化众生,他在因缘上操作也特别熟悉。但是声闻人的问题会比较严重,因为声闻人长期地把因缘法看得一文不值。他用无常无我的智慧去看因缘所生法,那这一切法都是生死业。所以,他长时间把他自己的内心收到涅槃寂静,你突然间要他重新面对因缘,对声闻人来说,他真的不知所措。
虽然他没有烦恼,他内心一片清净,但是他进入方便道的时候、会权入实的时候,面对一个新的领域,他要想办法从空性再出来,面对因缘所生法,这个时候真的需要佛陀的指导。佛陀应该给他指导一个方向,那么多因缘所生法,我应该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佛陀?我应该去摄受哪一方面的众生?那只有佛陀可以知道。
所以,声闻人在明白道理以后,从一种三乘的解脱道悟入到般若道,进入到方便道的时候,他开始要从清净心转成菩提愿。这个时候需要佛陀给他指导一个方向出来。这个就是为什么三周说法都必须要有一个授记,是这个道理,的确有必要。
《妙法莲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