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极乐世界的依报,除了大地的依止处,我们看,从它的功能区分主要有两块:一个是居住的环境;一个是你受生的环境。你刚开始去极乐世界你是怎么来的?就是池水,因为我们一开始都是先在莲花化生。所以极乐世界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宝树,一个是池水。
那么这个池水怎么观呢?它也是分两段。
先看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看这个意思,极乐世界的这个池水离宝树也不是很远,就是在千万种宝树的周围弥覆着很多很多的水池跟流泉。水池是静态的,流泉是动态的。然后就是微风吹动花叶,经常有微风吹动花叶,产生各种的光明,这种光明就照耀到泉水上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宝树离这个流泉、这个池水莲花应该距离不会太远。
戊二、别释
次当想水:
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我们看这个池水应该怎么观。
次当想水。前面我们在观琉璃地的时候,下手也是水想。但是琉璃地的水是一种寂静的状态,是静态的水,这个地方的水是动态的,不一样的动态的水。我们往下看就知道。
那么怎么样观察这个动态的水呢?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那么这个八功德水是充满在各式各样的水池里面。它四边的阶道是七宝所成,这个七宝是体性柔软。这个水是怎么来的呢?从如意珠王生。极乐世界的这个八功德水中间是有个如意珠王。在如意珠王里面它分成十四支。
这个十四支当然古德就解释了,表法。十,就是圆满的意思,十方;四指的是它的常乐我净四种功德。极乐世界就是大般涅槃的境界,果地教嘛。所以在这个十四支,每一支就释放出每一支的水流,在每一支当中都是具足了七宝的妙色。
以黄金为渠,就是水池四边的岸道是黄金的,池底有金刚的沙做它的底沙,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八功德水是怎么来的呢?是如意珠王从十四个角度释放出来的,是这个概念。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水上面有什么东西。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这个八功德水,上面有很多的莲花。有多少呢?有六十亿种的七宝莲花,漂浮在这个八功德水的上面。每一朵莲花有多大呢?正等十二由旬。这个莲花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受生;第二个,修行。
就是说,如果你的品位修得很高,你到了莲花很快就开了,莲花只是把你从娑婆世界带到极乐世界,如此而已。如果你的修行品位不高,可能要在莲花待一段时间,在那个地方先修行。
当然,合理地推论,因为莲花也是属于极乐世界,它也是一种果地教,所以你受用的跟极乐世界不会差太多,因为极乐世界功德都是互含互摄的。可能就差在哪里呢?就是你在莲花里面待着,你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要离开极乐世界,可能会有问题。
就是你莲花还没有开之前,你要离开极乐世界,要亲近十方诸佛,恐怕有困难。除此之外受用都差不了太多。这个是莲花的一种情况,就是修行跟受生的处所。
这个摩尼水,就是从八功德水释放的摩尼水,流注华间,它是动态的,它从花跟花之间,寻树上下。它是顺着莲花,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在流动的过程当中就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或者赞叹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是说法。
我们看前面的宝树,是光明在说法;这个地方是水,在莲花里面是靠水的流动来说法。
我们看总结。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当然,所有的水都是从如意珠王流出来的,所以这个如意珠王一方面流出这个十四支的水流来运载莲花,一方面它也放出金色的微妙光明。这个光明干什么用呢?化为百宝色鸟,白鹤、孔雀、鹦鹉,各式各样的鸟。这种鸟,和鸣哀雅,哀就是清澈,雅就是高雅,放出清澈高雅的音声来赞叹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
我们读《阿弥陀经》可以知道,有很多的鸟在说法,但是我们不能够很明确地知道,这个鸟到底是安住在哪里。从这个地方可以读出来,这些鸟就在八功德水的附近活动。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到,极乐世界(当然大地是基础了),如果我们品位低的人,可能刚开始去就在莲花、八功德水附近安住;等到你花开见佛以后,你离开八功德水,那就到宝树、楼阁,去那个地方生活。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这个庄严想,把依报环境简单介绍到这儿。
善导大师说,我们初心的时候叫假想观。就是说,只是假想,因为你假借文字在观想。所以假想观重点在住心,让你的心安住在这个法义上。当然,你住在这个相状,这个相状不是一般的相,那叫作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它有灭罪往生的功能。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安住,你不能得自在。
他说,你等到修行成功的时候,临终的时候,那就不是住心,那叫随心,随心自在的随。他说,你如果从假想观而成就真实观的时候,那这个极乐世界你就随心自在了。就像我们以前讲到,不是有一个叫刘程之吗?慧远大师的一个弟子,他就是修这个池水庄严。他修到最后的时候,在佛堂里面就看到八功德水现前,还去尝那个八功德水的味道,他得自在了。
所以,假想观叫作住心,真实观叫随心。就是我们刚开始在观的时候不得自在,但是没关系,你把心住在上面就好,就是照着文字安住,你的重点是安住。等到你成就以后,你自己会从安住而得自在,自己会得自在。这么一个概念。
《禅观与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