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谓‘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

中台禅寺答:佛法的根本道理是所有烦恼皆源于‘执着’,破除了心中所有的执着,就是自在解脱

而世人的执着为何如此之多、又如此之深?源于将世间一切变动无常的人、事、物都看得太实在。因此,喜欢的人事物就想永远拥有,得而复失则怅惘失落,乃至悲伤难解;讨厌的人事物就希望立即消失,避之不得则苦恼烦闷,乃至横生恶心。所以欲得心灵之解脱自在,就从认识一切人事物变动无常的本质开始,进而‘放下’对所遇一切人事物的执着。

所以‘放下’二字,一般人说得轻松──放下、放下,当下似乎因为和朋友聊得开怀,情绪稍得纾解,而放下了烦恼。一会儿和友人分手,回到家独处时,又上心头!为什么?因为没有建立对人事物本质的认识,没有认清欢喜、苦恼的虚妄来源,所以‘放下’不过是一时间的不去想它而已,并没有真正破除心中的执着。

大彻大悟的人就不一样了,因为彻悟了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本质是变动无常,了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之语),看待一切人事物的眼光,和凡夫俗子爱憎分别、取舍计较、患得患失完全不同。彻悟的人在每个当下都是‘无住生心’,也就是面对当下所遇的人事物,都能‘无所住’──不生执着(因此也就没有喜欢、讨厌、想要、排斥……),而‘生其心’──自然而然地以清明无染的智慧心,言所当说、行所当为。

‘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就是悟了‘无住心’的妙用,就是悟了‘无住生心’才是大智慧、大自在、大解脱,也才是真平等、真慈悲、真安乐!世间一切的不公正、不公义,不都是来自欲以一己的主观价值强加之于他人;世人一切的不坦荡、不安然,不都是来自对人、或事、或物……生起了喜恶、爱憎、取舍分别的执着心吗?唯有悟到《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方能真正从执着烦恼当中永远解脱出来。

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彻悟了无住心是真正安身立命处,在每一个当下实践‘无住生心’的真理,心地清净无住,面对一切人事物,在清明地应对进退、自利利他之中,心却寂然不动,无一执着的心念生起,如此智慧自然通达无碍、心量广大慈悲;世间一切纷纷扰扰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热热闹闹的梦,既是梦中事,什么也不会去分别计较、患得患失了。只是为所应为,以慈悲、智慧接引大众共同迈向自在解脱之道,这就是彻悟者的心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