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大病放生痊愈
陆游《戒杀诗》(图像来历:材料图)
【故事】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说,他的兄弟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师误投药剂,生命陷于风险。屠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悔过自己业障,别的俗事,一概不再牵挂。有一夜,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你宿世当楚中某官,处事公正而严刻,颇伤仁厚,虽无私心,也应减少爵禄,又常杀物命,应得短寿报。幸而你在病中,能发巩固誓愿,念念以利人济物为怀,无有一点点怨尤之心,冥中阴律,只要放生可延寿,且可增福禄,你当更加尽力。屠太守醒后,大有感悟,所以合家戒杀,且经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天,便取得朝廷任命为袁州九江太守,受意外殊胜恩遇。次年冬天,病体也痊愈了。
屠太守感念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愿全国人人都能取得戒杀放生的福报,但又深恐不能人人全信。因而特写《放生录书后》一文,次序说明儒家不杀生的道理,但是关于感应入梦一事,却未说到,这关于立言准则,当然确当,但于唤醒世人的心意,或有未能全尽。故在此具体弥补讲述,使世人理解感应的道理,并不是荒谬虚幻的。
近世风俗奢华浪费,兄弟之间,无故常设宴席,互相应付,每有宴客,肯定是杀生吃肉,惟有归安张兰渚中丞(巡抚),独守杀戒。早年张中丞镇抚江苏吴县时,曾作《戒杀文注释》普劝官吏大众。其时有官吏议论说:大臣处理政治,应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为怀,关于动物小小的仁慈,似非燃眉之急。众官吏听了,以为有理,因而对戒杀难免疑问而生退心,只要屠太守正色说:自古以来,惟有仁慈大众的官吏,才干保护物命,从未有保护物命而不仁慈大众的官吏。我等应当学习张中丞仁民爱物,才是准确的作风,怎能疑问不决呢?屠太守有此见地,是因其笃信戒杀,现已多年。又传闻屠太守的先父,年近中年得子,即立愿戒杀放生,期望其子能以文学科举显明于世。屠太守公然以翰林身世,现在又在病中感大士应梦,其福德种子是有其来历的。希望世人观览他劝解杀生的文章,人人勉励遵行,就能慈化流行,全国太平调和,关于世风既有裨益,而于个人文学科名,以及消灾延寿,各种善报,也恰似如响应声,有感必应,一点点不爽。
【后注】在释教的根本五戒之中,杀戒首冲其一,从中不难看出释教对戒杀的注重。杀生造的恶业越大,反之放生积的积德行善就越高。所以行善放生是改造命运的主要手法,也是培育慈悲心的主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