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才是第一个出家的儿童


小罗睺罗的父亲是悉达多王子,他的妈妈耶输陀罗。他是释迦族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皇孙。

在小罗睺罗出生的第七个晚上,悉达多王子骑上一匹白骏马离开了皇宫,出家修行。那天晚上,所有皇宫的人员、侍卫沉睡不醒,没有人注意到悉达多王子的这个举动。小罗睺罗自然也不例外,安睡在妈妈的怀中。有很多思想家和佛学家喜悦地称,那一天为人类共同福报的显现。因为那一天,悉达多王子离家的举动是那么的顺利,没有遇到一点的障碍。尽管事前,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了防止悉达多可能的出家,而设置了很多的防卫设施和防卫人员,但是,在那一天晚上,这一切全部都安静着。

悉达多王子出家修行,六年中克服了种种障碍,最后在菩提树下圆满成佛,号释迦牟尼。

自父亲离走后,小罗睺罗就独自和母亲一同生活在皇宫中。直到那一年,他七岁,他证悟的父亲---释迦牟尼佛带着弟子们回来了!母亲激动地为小罗睺罗装扮,并安排他去拜见他的父亲---伟大的佛陀!小罗睺罗的记忆中,还没有父亲的面容。佛陀那些神通广大的弟子们,为了测试一下小罗睺罗的能力,等他踏进房间时,都变成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摸一样的外表。可是,小罗睺罗对他们连看也不看,凭着自己的直觉,径直地走到释迦牟尼佛的面前,行礼磕头,并叫了声:“父亲!”这时,弟子们就都还回了原样。

小罗睺罗的这个表现实在让人惊叹!佛陀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但是,佛陀并不觉得年少的罗睺罗成为一国之君,会是一个好的结果。于是,他说服了小罗睺罗的妈妈,他的前妻耶输陀罗,让小罗睺罗跟随他修解脱之道。佛陀让他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为小罗睺罗剃度,并让小罗睺罗拜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亲戒师,由舍利弗为小罗睺罗宣说沙弥十戒。

于是,佛陀的儿子罗睺罗,便成为了佛教史上第一个剃度出家的儿童。从此,佛陀建立了沙弥制度。

由于罗睺罗还很小,僧团严格的制度和清净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即适应的。但是,他默默地努力着。他深深地明白,佛陀是天下所有众生的父亲。佛陀对小罗睺罗的教育也非常的严格。最早的经典《罗云经》就是佛陀专门为小罗睺罗开示的,主要是用洗脚的木桶来做比喻,为罗睺罗讲解诚实的重要性。

那时的僧侣,是赤足托钵乞讨而食的。早期僧团中的成员,很多都是释迦族的皇室和贵族。他们放弃了优越的世间生活,严格遵循佛陀的教诲,托钵乞讨而食。小罗睺罗在僧团中是最小的,长途的徒步对他来说,并不轻松,并且因为年幼的缘故,还常常遭到欺负。

一次,小罗睺罗跟随僧团去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仍在了他的钵里,还用木棒打了他的头。委屈可想而知!这时,舍利弗对他说:“佛陀告诫我们,在荣誉的时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举;在受辱的时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罗睺罗,这个世间没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忍辱。”

小罗睺罗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

佛陀事后知道了这件事,夸奖了罗睺罗。

在罗睺罗二十岁的那年,佛陀观见罗睺罗的慧根成熟,为他开示了《小罗睺罗经》。那年,罗睺罗尊者证得圣果。

同世间所有的父母一样,佛陀爱着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但他并没有将世间的财富留给他,而是将出世间的宝藏交给了罗睺罗。尊者罗睺罗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罗汉。

佛陀既为父亲,又为老师。罗睺罗既为孩子,又是弟子。

这种亲密的“父子之情”,确实超越凡俗,令人赞叹!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