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昔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国的湿摩陀江边,一处名叫猕猴室的石窟中。当时有一位鲁醯遮婆罗门,非常恭敬地侍奉尊者的生活起居,一切都如侍奉阿罗汉之法。

某天尊者着衣持钵到人群中托钵乞食,随后回到石窟,收好衣钵,洗净双足,便进入室内开始禅坐。鲁醯遮有很多年轻的弟子,当时正在附近采集木材,经过尊者的石窟旁,嬉闹地说:住在这个石窟里的剃发沙门,皮肤黝黑,种姓平贱,并非出身贵族。我们的老师竟然这么恭敬地侍奉他,如侍奉阿罗汉之法一样。

尊者在石窟里听到这些年轻人说的话,便出言劝阻:年轻人!年轻人!别再说了。这些年轻人听了尊者的话,一时不敢再说,但随即又开始讥笑,即使尊者再三劝阻,却仍然不停地议论。

于是,尊者走出石窟对这些年轻人说:年轻人!你们不要再说了,我现在为你们说法,当仔细聆听。这些年轻人答说:好吧!你说,我们洗耳恭听。这时,尊者便说偈云:

古昔婆罗门,修习胜妙戒,得生宿命智,娱乐真谛禅,

 常住于慈悲,关闭诸根门,调伏于口过,古昔行如是。

 舍本真实行,而存虚伪事,守族姓放逸,从诸根六境,

 自饿居冢间,三浴诵三典,不守护根门,犹如梦得宝。

 编发衣皮褐,戒盗灰坌身,粗衣以蔽形,执杖持水瓶,

 假形婆罗门,以求于利养。

 善摄护其身,澄净离尘垢,不恼于众生,是道婆罗门。

这些年轻的婆罗门听后非常生气,怒骂尊者说:你竟敢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于是拿起砍好的木材,跑到老师鲁醯遮婆罗门那里去告状:老师您知道吗?摩诃迦旃延居然毁谤婆罗门的经典、教法,还辱骂婆罗门! 鲁醯遮不相信,便对他们说:年轻人!不要这样说。摩诃迦旃延尊者一向重视戒德,不会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的。这些年轻人说:老师如果不信,可以去找尊者问清楚。

那时,鲁醯遮并不相信这些年轻人的话,于是前去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与尊者互相问候之后,退坐在一旁,便问:我那些年轻弟子有来过这里吗?他们来过这里。您有和他们说话吗?有,我有跟他们说话。是否可以请您把跟他们说过的话,再详尽说给我听?

于是,尊者就为他详细地解说。鲁醯遮听了以后心里很不高兴,便对尊者说:我之前还不相信那些年轻人说的话,但现在我觉得您真的在毁谤我教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沉默了一下,又开口问尊者:您刚刚说门,到底什么是门?尊者回答:善哉!婆罗门!你的问题是如法的,我现在就为你解释什么是门。婆罗门!眼睛就是门,因为能透过它看见外界的色尘;其他耳、鼻、舌、身、意也是门,因为透过它,我们能觉知一切法。

鲁醯遮听后十分赞叹: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门,您就为我解说门的意义。您刚刚又说不守护门,那么什么又是不守护门?尊者又称赞:善哉!问得好!你问不守护门的意义,是如法而问,我现在就为你解说什么是不守护门。婆罗门!一般没有智慧的凡夫,眼睛看外在的境界,对美色产生贪爱,心生攀缘执着;对于丑恶的境界,则是生气排拒,不知离于贪爱系缚、断除无明烦恼,乃至身心不得休息,造诸恶行。这都是因为凡夫的心定不下来,因此在根门不能调伏、守护、修习。所有六根对六尘的境界,皆是如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不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不守护门的意义。请问,什么又是善守护门呢?摩诃迦旃延尊者对婆罗门说:善哉!你能问我善守护门的意义,问得很好。要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解说善守护门的意义。有智慧的修行人,眼睛看见外在的境界之后,对美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心不攀缘执着;对丑恶的境界也不厌恶,心不生烦恼。因为他们恒常收摄,把心安住,如实地明白心当离于贪爱系缚,以智慧断除无明烦恼,所以也就不会造作各种恶法、不善法,从解脱的智慧中得到满足,一切烦恼皆得止息,心也能保持正念,这样就是善于调伏、守护和修习根门。就像眼根对色尘一样,其他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也是这样去调伏守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守护门的意义。就像有人寻找有毒的药草,却反而得到治病的良药。今天我就是这样,本来很生气地来到这里,您竟以法语滋润我的身心,让我像沐浴在智慧甘露中。鲁醯遮婆罗门听闻尊者所说的妙法,内心欢喜不已,起座而退。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九》

省思:

宋朝妙普禅师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修行就是在每个当下,守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守护根门,莫着六尘,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时刻反省检讨,觉察觉照,处处作主。对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对坏的境界也不生瞋恚,如此在生活中实践,深化修行,相信日久功深,必能与道相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