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从而证得真常法身。所以自佛陀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怎奈法道衰颓,时久弊生。如今的出家人,大都焚化了事,不依制度。常常有在病人临终咽气之时,就匆忙为其穿衣、搬动。等到入龛一二天后,就进行焚化的情形。可以说是严重地违背了佛制。

佛说人有八识,就是能知之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为意识。第七识为末那,也名为传送识。第八识为阿赖耶,也名为含藏识。人出生的时候,就是这第八识,它最先来。七、六、五识,次第后来。等到人死的时候,也是这第八识,它最后离开。其余的几识,次第先离去。这第八识,就是人的灵识,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

然而这第八识既然是灵魂,所以人在最初受母胎时,它便先来。所以小孩子在母胎中,就已经是活人。等到人死断气之后,它不会马上离去,必定要等到全身冷透,没有一点暖气,第八识方才离去。第八识离开后,这个色身就毫无知觉了。如果身上还有一处稍有暖气,第八识就尚未离去。搬动触著亡者,他仍然知道痛苦,这个时候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如果稍微触著亡者的身体,那么他的痛苦最难以忍受,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察佛经中说: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果人还有暖气,那么就有第八识在,识在那么寿命就尚未终结。自古以来,有许多死去三五天而又活过来的事迹,详细记载在文献典籍中,明明白白,可以稽考。儒教中也有三日大殓的礼仪。因为眷属恩爱难舍,还期望亡人万一又再活过来。像我们出家人,虽然并不期望亡人复活,但也不能不体会亡人的痛苦,匆忙搬动,以及焚化,这样做慈悲之心何在?

古人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同为人类,又何况同为佛弟子呢?况且人的心情痛苦到极点,瞋心容易生起。因生起瞋心的缘故,最容易堕落。如佛经中说:阿耆达王,建立佛塔寺院,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失手掉在国王的脸上,国王感觉疼痛,生起了瞋心,死后堕入蛇身。因为他造塔建寺有功德,后来遇到沙门,为他说法。因为闻法的缘故,于是脱离蛇身,得生天道

看到这个典故,可知亡者神识没有离开的时候,就进行穿衣、搬动,以及马上焚化,使他因为疼痛生起瞋心,就更加堕落了。难道不是狠心违理,故意施以残忍狠毒的手段。应该想想我与亡者有什么仇恨,竟以好心而作恶缘。如果说这些事渺茫虚无,无从稽考,那么经典中所记载的,怎能不信?

近来种种流弊,总是因为活着的人,不怜悯死者的痛苦,只图迅速使事情了结,所以没有时间仔细察看亡者的冷暖,因此习以为常。纵然有人说到这些,反而笑他迂腐,致使亡者有苦难伸。

呜呼,世间最痛苦的事没有超过生死的。出生时,如同活龟脱壳;死亡时,如同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祈愿诸位照料病人的人,细心谨慎,千万不要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其心散乱。也不要悲哀喧哗。应当劝导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来求往生。另外,应当在旁助念,令病人随自己念佛的声音,心中系念佛号

如果有钱财,应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听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那么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使没有钱财,也应该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的法缘。

至于安排后事,千万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说。只应敲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进入病人的耳中,使他的心中常不离佛。木鱼的声音混浊,临终助念,一定不能使用。随任亡者或者坐或者卧,千万不要移动,大家专心念佛。等到他全身冷透,神识已经离去。再延迟两小时,才能洗浴、穿衣。

如果身体冰冷转硬,应当用热水淋洗,将热布搭在臂肘、膝弯等处,一会儿就能恢复柔软,然后盘腿入龛。等到一切事务完毕,尤其必须长时念佛。所有诵经、拜忏等事,都不如念佛的利益广大。凡是一切出家、在家的各位眷属,都必须依照而行。那么活着的和死去的人,全都能得到大利益。

另外,我佛涅槃,原本是右胁而卧,所以入棺荼毗。现今之人,如果随顺亡者自然的姿态,坐着往生的人,入龛;躺卧往生的人,入棺,尤其得当。但是现今的人沿习成风,恐怕不以此为然,也只有悉听尊便。

至于人死之后的善恶境相,原本有真实的依据。超生善道的人,热气从下向上升。生到恶道的人,热气从上向下降。如果全身都冷,热气归到头顶的,这是生圣道;热气到眼睛的,生天道;热气到心口的,生人道;热气到肚腹的,堕饿鬼道;热气到膝盖的,堕畜生道;热气到脚板的,堕地狱道。所以有偈颂说: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生死大事,人在所不免。只有死亡这件事,最应慎重。照应病人的人,应当以同体悲心,助成病人往生的大事。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没有一点差错。想求自利,必须先利益他人。叙述这些,遍告同袍,恳祈每个人都要注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印光大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印光大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印光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