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为他说法,他根本得不到利益,这时佛陀默然,等待未来的因缘。
(二)机缘既熟,应病与药:如果众生善根已成熟,佛陀就为众生开演种种的法门,以对治众生的诸病。以上说明佛陀说法能契理契机。
这段的佛以度生为怀,值得我们注意:佛陀不论以什么方便来度众生,他的内心只有一个目的,完全是为利益众生,弘法的目的就是只为众生能得到利益。《金刚经》说,事实上佛陀并没有说法,若说佛陀有说法则是谤佛。如果佛陀没有说法,世间怎会有佛法的流通呢?智者大师解释说,因有四悉檀因缘而安立佛法。这是说,佛法的建立是基于使众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悉檀,如果没有四悉檀因缘,佛陀不说法。
到了末法时代,尤其唐朝以后宗派的争执,如中观学者毁谤唯识学者,他们认为建立阿赖耶识是着相;唯识学者也批判中观学者,认为为他们安住在偏空。如是宗派间的批评纷争,使佛法的修学落入意识形态的争执,这是由于不明白佛法安立的因缘,良由众生根机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就是说这个人心中的障碍,必须借由这个法门才能解脱,另一个人的障碍,又必须要借另一个法门才能解脱,所以药是用来治病的,病治好时,病不可得,药也不可得。
所以佛法是应病与药,可能你不需要这个药,但别人需要,所以选择自己所需服用的药物,但对别人所需服用的药物,保持尊重与赞叹,这才是佛教兴盛的相貌。因此我们不应该落于有所得的法执,如是才不会失去佛陀说法的本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