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你,但是你第二念启动以后,真能破妄。你告诉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相状是过去的因缘所生的,跟我的心性没关系。
记住!灰尘归灰尘,镜子归镜子,刚开始把它弄清楚。相状归相状,心性归心性。不要搞得不清不楚的。我们现在是心跟相状弄得不清不楚。空观就是把它弄清楚:什么是因缘所生法,什么是你本具的心性。刚开始先把它弄清楚。
当然,我们不可能经常弄清楚,至少你起烦恼的时候你要把它弄清楚。刚开始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历练,就是培养第二念的反制力量。第一念我没办法,第一念是业力的冲击。我看到了这个人,我就起烦恼。正常!是业力的牵动。但是你起烦恼以后,你怎么办?启动你过去的佛堂的善根,告诉你自己:这个人,我的心性本来没有的,那是因缘所生的,因缘牵动,而因缘跟我没关系。
刚开始你不能够去涉入因缘,刚开始是要先守住心性,安住心性。然后修假观:这个因缘对我往生、对我成佛有何意义?把这个相状先离开它,再把它借过来。正常情况,什么相状对你都有意义。但一般人容易落入情绪,那就什么对你都是伤害了。一个人仁者心动,那是顺逆皆伤害。你一个人离开相状以后,每一个相状对你都有意义,你就可以把它再借过来:这种伤害告诉我,生死轮回不能再混下去,这也是一个往生。就是说,你会把这件事情转成你修行前进的力量。
所以,假观就是借相。这个相状出现了,不管快乐痛苦,对我往生之道、对我成佛之道有什么帮助,再把它借过来。如果你没有本事借,起码离开也可以,我就修空观,我就不借了,也可以。就是说,落入日常生活,还是你平常的节奏。但是在佛堂的功课是在你的规划当中。而日常生活是遇境逢缘,遇到刺激了再启动。因为你没有本事经常保持一心三观的启动,咱们没那个本事。所以我们现在要求第二念的正念。
其实,你第二念正念成功,临终的时候你就有把握了。临终的时候,妄想一刺激你,你启动正念。就是养成遇到妄想刺激的时候就启动正念,养成这种习惯。其实要先启动观照,再提佛号才对。如果说,我直接提佛号,这叫事修,那你就不是它的对手了。如果你今天不把妄想拉到心性来,直接在因缘上跟它对撞,那你就很不利。所以我们遇到妄想、过去的业缘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先把心带回家,再来处理。先调整心态,再提佛号。
假观的相状,我们借那个相状是在我们的规划当中。比方说,我们到净土去,我们要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相状。我们借的相状基本上日常生活是没有的,比方说成佛的相状,比方说往生的相状。所以,假观的相状是在规划未来。但是日常生活的相状,基本上都跟你的过去有关系,就是还债,生死业缘。这两个相状,此相非彼相。有的相状,你处理得不好是要堕落的。所以假观的相是我们要规划的相状,日常生活的相是不确定的,那叫生死业缘,这个要弄清楚。
我们的历练,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空观,要记住一件事情,遇到事情不是马上念佛,马上持咒,这是不对的。先修理观再事修,先把你的观行提起来再提佛号,先把心态厘清了。你一旦产生攀缘心,跟外面的相状一执着,你提佛号,就很难修了。你要先拉到本来清净、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妄想;站在一种自性功德力的基础之下来面对烦恼、面对敌人。你今天不把它拉到一念心性,直接跟它对撞,那你就不容易了,因为它是无始劫来熏习所成,而你的佛号是偶尔修学。如果完全从事修的角度、从因缘的角度,它是熟境界,你是生境界,你不是它对手。
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不靠你的自性功德力来帮助你,就在因缘上跟它对撞,那保证你不是它对手。咱们今天在三界轮回不是一天两天的,这个妄想跟了你那么久,你说消灭它就消灭它?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论因缘的话,它比你资深。所以我们不能在因缘上修学,这对我们太不利了。你先调整心态,拉到心性,谁都不是你对手。这个就是自性功德力的好。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以后先讲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讲完以后你跟相状开始脱离。脱离以后再来面对它,再提佛号,那叫称性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