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则法师:求生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互相矛盾吗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听有人提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这种说法,我觉得很满意。此后我也看了一些有关净土方面的经论,所谓净土者,原来指的是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所谓弥陀佛,指的是极乐国中的教主。既是这样,彼极乐世界与此娑婆世界,彼阿弥陀佛与我的心,完全是条然而分开的,远在唯心本性之外,这该如何说得通呢?

答:听你所说的话,实在是把自己的心看得太狭小了吧。可见你根本就不识得你的心是广大而明妙的。《楞严经》上说: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自己的色身以及身外的山河虚空大地,全都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又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试问有哪个佛土而不在我们真心中呢?当知净土唯心,心外无土。如同大海的水面上现出许多水泡沫,没有一滴水泡沫能出于海水之外。唯心净土,土外无心。犹如众尘土依于大地,没有一尘土不名为地。

又当知先圣曾说:唯此一心,具四种土。一名为凡圣同居土。二名为方便有余土。三名为实报无障碍土。四名为常寂光土。第一种凡圣同居土,又自分二类:初一类名同居秽。其次一类名同居净。

初同居秽土,是指娑婆世界这一类。居住在娑婆世界中的众生,有凡夫也有圣人。而凡圣又各分有二。凡夫居住的二类:一类是恶道众生,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这四道。另一类是善道众生,即人道天道

圣人居住的二类:一类是实圣,即声闻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缘觉),通教中七地阶位的菩萨,别教中十住位的菩萨,圆教中的第十信位菩萨。这些三乘圣人虽然见思惑都已断尽,但他们的报身仍居在世,因此皆名实圣。

第二类是权圣,是指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净土中的法身菩萨及妙觉佛,为了利于教化有缘众生,而应化示生于凡夫同居,这都是出于权巧方便。这二类圣人与凡夫共住在同一世界中,所以称为凡圣同居土。又因为此世界中还有其它四恶趣共住,是故名为同居秽土。

其次同居净土这一类。就以极乐国土来说吧,虽然居住在极乐国土中的人民,他们的果报非常殊胜,不是其它国土可比,但也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呢?因为极乐国土中虽然没有四恶道的众生,可是同样有人和天人居住。因为往生到极乐国土的,未必都是得道的人。如《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所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像这样犯重罪的人,临命终时,能至诚忏悔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故知凡夫虽然还具有烦惑而染污真性,但由至心念佛故,同样也有机会得居净土。至于圣人居住在极乐国中,其间有权圣和实圣的三乘圣人,这权实二圣的果位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唯独此国土中没有四恶趣,故名为同居净。不过也有人说,如果详明诸国土的相状,也有许多不同。如北方无动世界,虽然也是净土,仍有男女及须弥山等。净土既然有所不同,秽土也应该不完全相等。

第二、方便有余土中,是声闻、缘觉二乘的圣人,以及通教、别教、圆教三种菩萨,已证得方便道的人所居住。具体地说,若修析空观和体空观这二种观,断见思的通惑,能尽尘沙惑,剩下别惑无明未断。舍离分段生死的色身之后而生于三界之外,受法性身,此后只有变易生死。这三乘圣人所居的国土,名为有余,是指还有剩余的无明未断。名为方便,说明此土乃是已证方便道的三乘行人之所居。所以释论(《大智度论》)上说:出离三界之外有净土,声闻辟支佛出生其中,所受的是法性身,并非分段生。

第三实报无障碍土中,没有声闻和缘觉二乘,纯粹是诸位法身菩萨所居。他们分分破无明,同时法性也分分显,得真实果报。然而因为最后一分生相无明未尽,滋润无漏业,受法性报身。其报身所居依报净国,故亦名果报国。如《仁王般若经》上说:三贤十圣住果报,就是指此而言。由于能观实相之理,发真无漏智慧,所得果报,故名为实。又菩萨于修因时了达色由心造,全色是心。心性融通,全心是色,色心不二,无可执定,而达到色心无碍,依正互融,故名实报无障碍土。如《华严经》中所明因陀罗网世界,便是属于实报无障碍土。

第四常寂光土,以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也称为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不妨说身土。因为离身无土,离土无身。名身土者,一法中含有二义。如普贤观云:释迦牟尼名毘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

在佛国的四种净土中,凡圣同居土和及方便有余土,是应身佛所居的。第三实报无障碍土,亦可以是应身,亦可以是报身,即是报身佛所居的。第四常寂光土,却是纯真纯净,非是应身非是报身,乃是法身佛所居的。又常寂光三字,也有配三德解释:常即法身德,寂即解脱德,光即般若德。如梵语的伊()字,由三点构成,不纵横并别,名秘密藏。可见诸佛如来所游居之处,乃是真常究竟,最清净最圆满的净土。

由此看来,所谓十方世界微尘国土,唯是我心中所造作的国土。三世恒沙诸佛,唯是我心中所修证的佛。你能晓得这个道理,也就知道没有一个国土不依吾心而建立,没有一佛不由我们的本性而发露显现。那么十万亿佛土外的极乐,岂独不是唯心之净土吗?极乐国中的教主,岂独不是本性之弥陀吗?

又当知唯此一心,具含十法界。正报之身心与依报之国土融通,重重无碍。又当知心、佛以及一切众生这三者的体性,并无差别。众生心中的诸佛与诸佛心中的众生彼此互现,故能念念之间彼此感应道交。所以古德有说:诸佛已悟,是故诸佛心内的众生,无论正报依报,尘尘皆是极乐世界;众生虽是在迷,而心中所具的诸佛,念念皆是自性弥陀。

又说:净秽生于自心,所以十方净秽,卷之于心怀,同在于刹那间转变。十法界不离一念心,所以一念色心,罗列开来,则能遍收于法界。此是本源自性天真所自具,非由众缘生起而新成。一念心中既然具十法界,当然随举一尘也皆具一切尘。故能于一一尘中现一切刹。一一心中具一切心。一一心与一一尘又复互具,这样就形成了重重无尽而无障碍。一时顿现而非有隐有显,一切圆成而非有胜有劣。如同摩尼神珠,一时具含众宝,也犹如帝释网,千种光辉互相交映。我心既然如是微妙难思,众生与佛的体性也同样如是微妙难思。由此就可以了知,虽然神游于十万亿刹之外的极乐净土,其实仍是生于自己心中。虽然形质托于九品莲花中孕育化生,又岂能逃离刹那际的当下一念。

又有说:极乐遍在一切处,举一国土而全收十方国土。如帝释殿上的千珠宝网,千珠光影咸入一珠中,一珠光影遍入千珠中。虽然珠珠相互遍入,此珠不可为彼珠,彼珠不可为此珠。珠珠相互交参辉映而不杂,珠虽有离而光影不分。虽一一遍彰,亦无单独的所在。极乐净土,即如同千珠之一;十万亿国,亦各如千珠之一。乃至于三乘圣贤,以及人道、天道,下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一一众生无非千珠之一。阿弥陀佛,也不过是千珠中直示一珠。所以见一佛,即等于见十方诸佛,也等于见十方九界众生。从空间上说,十方微尘数刹土世界海;就时间而言,过去、现在、未来等十世古往今来,统统都在真心实相一印当中圆满具足,没有余法了。

如上所引的这些开示,皆是佛祖圣贤递相发扬的明训。明白此中道理,那么,你就知道十方诸刹诸尘,尘尘都是唯心之极乐;一尘一佛,佛佛皆是本性之弥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演莲法师译文)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维则法师

维则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维则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维则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维则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