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看人生


我很喜欢佛教文化,有一文章中法师从自己所经历的一些喜悲荣辱的修证历程,体悟出了从非当然到当然的坚固信念,并以其得出的真识警示世人:做一个真正的人,要经得起四面吹来的八风,将一切的横逆都视为是当然的……

如果要人把世间加被于身的喜乐视为当然并不为难事,然而要做到把一切打击、失败、屈辱、困苦都视为当然,却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心里总会这样的想:同样的职位为什么让他吃肉我喝汤?一起替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他升职我不升职?年底分红为什么他的奖金多我的少?

相同的级别为什么他住三居室而我连两居室的房子都没分到?每次演讲为什么他先我后?发福利的时候为什么他拿到的总比我的好?……可以这么说,在人世的沉浮中,恐怕没有人没受过苦、难、委屈和挫折。因而在这些“横逆”面前,以什么样的态度取舍则是我们立于世间极为重要的关键。

佛教讲因缘,认为事物的产生都是因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它的最终发生是“当然”的,是由因而后才得的果。既然我们无从选择避免它的发生,那么就不妨以一种“随缘”的人生态度来对待它,因为很多时候,什么样的生命态度往往决定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

随缘不是要人消极、悲观,不是要人毫不在乎随便放弃,也不是不思进取退避三舍。它其实是一种很达观的生命态度。是要你依照自己现有的能力,不急躁、不抱怨、不强求、不逃避,好好的活在当下。虽然有时候我们为了生活,被动地做一些自己可能并不喜欢做的事情,表演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角色,应付许多琐碎的烦心事,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看到自己喜欢看的电影,买到自己心仪的名牌衣服,得到上司的赏识,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食物。其实这样的人生已经是幸福在握。

江苏卫视的《真情》栏目在很久以前播放了“盲人陈丹燕的幸福生活”,它的内容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陈丹燕从生下来就是个盲人,不久她的父母又先后离世,她便和外婆一起相依为命。在读盲校的时候她严格训练自己的听力,后来认识了同样具有视力残疾的丈夫,毕业后丈夫学了按摩,而陈丹燕则选择了学习为钢琴调音的工作:为钢琴调音对正常人来说就是难度很大的工作,何况是一个双眼看不见琴键的盲人。因此她的手常常被夹伤,额头常常被碰破,有一次指甲盖全被琴盖砸得脱落了。但是当观众在现场听陈丹燕述说这些经历时,却丝毫也感觉不到她的一丝怨言,从始至终她都是笑吟吟地面对着众人。她说她的人生态度里没有抱怨只有随缘——就是以自身能做到的来成就自己的幸福生活。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一切顺应自然才是最高的境界。若能遵守自然而然的规律,一切随缘,心必定能得大自在,心得大自在身必安详。

我们心态坦然、思想平和,人生自然也就会一切随缘了,唯有随缘的态度才能让我们远离比较和嗔恨的苦恼,思想不被焦虑和忧愁牵制,才会在佛教智慧的观照中得以解脱。也唯有在这样的人生里,我们才会以真诚的心赞赏他人的成功而不自卑渺小;在苦难加身之时勇敢承担而不懦弱地逃避;在诸多误解和打击面前没有怨言;在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中依然有一颗深沉慈悲的爱心。

《宝积经》上云: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意即生命就在当下这一时刻。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众生来说,当下大多数人拥有的都只能是一份平常的生活。如果我们已经为自己创造美好人生尽了全力,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再没有选择的余地,恨天怨地也不能扭转乾坤。我们不妨就以一颗平常的心,随缘而快乐地活在当下口巴: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采蜜,像青蛙那样欢愉地歌唱,像玫瑰那样自然地开放。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一切顺应自然才是最高的境界。若能遵守自然而然的规律,一切随缘,心必定能得大自在,心得大自在身必安详。

我们心态坦然、思想平和,人生自然也就会一切随缘了,唯有随缘的态度才能让我们远离比较和嗔恨的苦恼,思想不被焦虑和忧愁牵制,才会在佛教智慧的观照中得以解脱。也唯有在这样的人生里,我们才会以真诚的心赞赏他人的成功而不自卑渺小;在苦难加身之时勇敢承担而不懦弱地逃避;在诸多误解和打击面前没有怨言;在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中依然有一颗深沉慈悲的爱心。

《宝积经》上云: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意即生命就在当下这一时刻。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众生来说,当下大多数人拥有的都只能是一份平常的生活。如果我们已经为自己创造美好人生尽了全力,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再没有选择的余地,恨天怨地也不能扭转乾坤。我们不妨就以一颗平常的心,随缘而快乐地活在当下口巴: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采蜜,像青蛙那样欢愉地歌唱,像玫瑰那样自然地开放。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人生故事

人生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人生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人生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人生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