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九心住(欲界定)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说他的定境当中,还是属于欲界的五蕴身心,他的色受想行识还是属于欲界的情况,所以叫做欲界定。
附表十四引生住心次第
(一)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住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它有九个次第,我们先看第一个,第一个叫做内住,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我们修行禅定,当然有很多的前方便,包括要持戒清净,要息诸外缘等等。你这个前方便都具足以后,必须要选择一个你的所缘境,或者是出入息、或者是佛号等等,那我们这个地方就假设是佛号,你能够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声尘为所缘境。这个时候你第一个下手处就是要修内住,就是说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我们在没有修行禅定的时候,这一念心还没有经过训练之前,它的境界就像那个猴子一样,就像一个狂马一样,都是在五欲六尘的境界上去攀缘执著。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修禅定了,就必须把我们的内心,在一切外境当中把它收摄起来,摄心。从整个五欲六尘的境界当中把它收摄起来,使令它安住在我们内在的所缘境,安住在佛号上。就是于所缘境,数数忆念,那么这个时候叫做内住,第一个次第。
二、等住于内所缘相续安住。
第二个次第叫作等住。这个等怎么说呢,就是说前念跟后念相等,叫等住。我们看内容:于内所缘相续安住。前面的第一个内住,他的心是很粗的。比如说念佛,我们安住在佛号以后,一打坐以后大概一分钟,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我们安住的情况是一种点状的安住。这个等住的功夫就进步了,他能够怎么样呢,相续的安住,他安住的时间增长了,由前面点状的安住,而逐渐能够成片了。比如说你能够一百声、两百声的佛号,能够相续地安住了,这个叫做等住。
我看宗大师的《略论》上说,他对等住的定义:一串念珠。那么一串念珠,我在思惟,一般来说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颗,一百零八个珠子。你能够或者是持咒,或者念佛,能够有一串念珠的功夫相续的安住,这个就是等住。
三、安住由妄念向外散乱,速当了知,还令安住前所缘境。
第三个安住是怎么说呢?就是说,我们在于所缘境,数数忆念的过程当中,当然会起妄念,我们的心它不听招呼,你要安住,它就是有妄想起来。妄想一起来的时候,你的心等于是把所缘境给丢掉,就跑出去了。那么跑出去以后,你在跑出去的时候能够速当了知,你马上能够觉察你的心已经把所缘境给忘失了。你觉察以后,马上能够把你的心又重新安住在所缘的境界,这种功夫能够做到。
也就是说在前面等住的境界当中,虽然你在一串念珠的时间,能够相续地安住,有一个成片的功夫了;但是在这个等住的过程当中,你散乱起来的时候,不能够马上发觉,你会打妄想打一段时间以后再发觉。但是安住不同,安住的境界就是说,妄想一起来,马上能够觉察,觉察以后马上把我们这个攀缘心拉回来,又重新安住在所缘境上,有这个功夫。这个地方的重点在速当了知,他有能够马上觉察了知妄想生起的这种境界,这个是安住。
四、近住于广大境数数摄心,令心渐细,上上而住。
这个修行人从安住乃至于到了近住,他能够在广大的攀缘境界当中,我们众生的攀缘境界,可以说是广泛的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的境界上,去攀缘五欲六尘的境界。那么他这个时候,从这个境界当中,他把心慢慢的摄心,使令这念心渐渐的微细。
这个微细就是说,我们在安住所缘境的时候,所要对治的有两个毛病:第一个就是掉举,第二个是昏沉。这两种行相我们先做一个说明。所谓掉举就是说,我们在安住所缘境的时候会起妄想,妄想一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所缘境就忘失掉了。昏沉就是说,我们对所缘境开始产生不明了的境界,昏眛不明了。
这种掉举和昏沉都有粗细的差别,我们先说明掉举的粗细情况。这个掉举等于是一种妄想,使令我们心不寂静。粗的掉举就是说,你的妄想起来以后,根本这个心就跑出去了,所缘境完全忘失掉了,这个是一个粗的掉举。细的掉举就是说,你的掉举生起来,但是你的佛号还在,佛号还在;当然你这个安住的情况就不是一个寂静的安住,你安住在所缘境是有动摇的情况,虽然动摇但是佛号还在,这是属于细的掉举。
我们解释昏沉的粗细。昏沉就是说,你这一念心沉默了,昏眛了。昏眛的情况,你根本就是内心一片黑暗,完全没有所缘境界存在了,这个是属于粗的昏沉。细的昏沉就是说,你虽然有昏眛的情况产生,但是所缘境好像若有若无,虽然不是很明了,但是还在。好像我们在雾的情况当中去看景色,虽然看不是很清楚,但是隐隐约约还看到这个景色存在,这个是属于细的昏沉。
那我们把掉举和昏沉粗细解释以后,再回到这个主题,近住。这个地方讲到令心渐细,就是说这个行者经过一再的摄心以后,他已经把粗的昏沉和掉举给消灭掉了,到这个近住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粗的掉举和昏沉。这个时候上上而住,对所缘境能够更加的明了寂静,寂静明了,就是上上而住。
这个上上而住是针对于前面的三种安住的情况,针对内住、等住、安住。因为前面的内住、等住、安住,在整个安住的过程当中,都还会遭遇到粗的掉举和昏沉。到了第四的近住以后,他整个粗的掉举和昏沉通通不起现行,即使他打妄想,即使他昏沉,但是这个所缘境都还在,永远保持在,这个是属于近住。这个近就是亲近,他的内心跟所缘境,已经距离更加的亲近了,不像前面感觉到非常的遥远。当然我们会感觉到遥远,中间就是有昏沉、掉举在干扰。
五、调顺由思惟三摩地功德,令于正定心生欣喜。
调顺就是调柔善顺。刚开始我们这一念心像狂马一样,你要它安住到所缘境,它是不愿意,带有一点勉强的状态。到了五住的时候它不同了,我们腿一坐,佛号一提起来,欸,不必太用力,它就能够随顺安住在所缘境界上。你这一念心,对所缘境是调柔善顺了,已经被你训练成调柔善顺。
我们看它的内容:由思惟三摩地功德,令于正定心生欣喜。这个时候要思惟三摩地的功德,这句话怎么说呢?前面的近住,已经把粗的昏沉和掉举给消灭掉,在消灭掉以后所要面对的下一个情况,就是要对治细的昏沉。在宗大师的《略论》上说,一般人很容易在这个调顺的境界当中,他要是没过关,就认为他得定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微细的昏沉很难发觉,感觉到内心是寂静,但是寂静它不够明了,但他不知道。那么他就以为他得定了,事实上这是整个九心住的一个关卡。他内心很调顺了,佛号一提起来,他就能够相续的安住,不必很用功就能够相续安住,但这个时候会落入一种微细的昏沉状态。
那么怎么办呢?你要思惟三昧的功德,思惟我要成就禅定以后,能够引生身心极大的轻安快乐,这么一个殊胜的功德,乃至于能够成就种种的神通。你思惟这种三摩地的功德以后,把这个心使令它高举,因为我们的心昏沉就是沉默,像鱼一样,这个鱼沉到水里面去,就看不清楚了。这个时候我们对治昏沉就是思惟功德,使令内心高举,来消灭这种微细的昏沉。令于正定,三昧,产生希求好乐之心,来对治我们的微细昏沉,这个是属于调顺。
六、寂静观散乱过失,于三摩地寂灭不喜之心。
我们观察散乱的过失,在三摩地当中,这个寂就是当消灭,消灭我们对于三摩地这种不喜好之心。这个寂静的状态,主要是要克服微细的妄想。前面调顺已经对治了微细的昏沉,这个时候他去观察这个散乱过失,我们观察我们心散乱以后,产生不寂静,障碍我们三摩地功德,观察它的过失。能够消灭我们对三摩地不喜好之心。不喜好之心消灭以后,就是说我们对三昧的境界,对所缘境能够相续的安住,过程当中已经不起妄想了,不起微细的妄想,内心是一片寂静。
七、最极寂静谓于贪欲、忧戚、惛沉、睡眠等生起时,寂灭令息。
最极寂静就是说,我们在整个修行的过程当中可能会起贪欲,会去回忆过去可乐的境界;或者是去回忆过去不如意的事情产生忧凄;乃至于成就昏沉睡眠等等。那么你这种念头一起来的时候,马上有一种消灭的力量,使令它停止。
这一段我们再加以说明,就是说前面的调顺和寂静,虽然能够对治微细的昏沉和掉举;但是前面五和六,他的心都是经常要如理作意,时时保持一种戒备之心,好像猫在盯老鼠一样,一有昏沉起来,一有掉举起来,马上要对治,马上要呵责,呵责这种过患,把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他经常要保持一种戒备的状态。但是最极寂静不同,这个时候他在微细昏沉、掉举一生起的时候,能够任运的觉了,而且马上消灭。他这个戒备的心就不必像前面两个,那么的要经常如理作意,比较任运了,最极寂静。
八、专注一趣谓得任运转故,精进修习。
这个时候,他已经从最极寂静的状态当中,为了求得于所缘境能够任运转,这个任运转就是下一个等持。他知道现在还是不究竟,因为他现在内心安住在所缘境,虽然能够明了寂静,寂静明了,能够明静而住;但是他还是要经常要如理作意,只要他一不作意,这个沉掉还是会生起。他知道要最后的突破了,那么这个时候精进的修行,就是专注一趣,更加的专注在所缘境上。
九、等持由修专注一趣故,能得自在任运而转。
到第九的时候就等持了,由修专注一趣故,能得自在任运而转。由前面第八的专注一趣,精进的用功以后,能够在所缘境界当中任运的而转,任运就是不假作意了。他把所缘境佛号一提起来以后,就能够任运的明了寂静,寂静而明了,不昏沉、不掉举,能够相续的安住。这个时候的等持就是得到欲界定了。前面的八个都还要如理作意,经常要保持一个戒备之心;第九个它是一种任运而转,不假作意了。这个是欲界定。
【师父答疑】
我们打坐会产生一种触动,身体会动会转,这有两种情况,在禅定当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你身体有病。那么身体有病,你一坐下来的时候,气血调畅以后,这个有病的地方会产生震动,这是第一种情况。如果不是这种情况的话,就是要恭喜你了,如果你不是这种情况的话,就是快得未到地定了。不过大部分都是属于身体有病。
我这样讲有理由。宗大师是属于明朝左右的人,对不对?他在元朝、明朝的时候,他说在那个时候得到未到地定就很少。诸位想想看,那个时候的人,他的根机,环境的染污,在那个时候得到未到地定就很少了。你看《略论》或者《广论》,他只讲未到地定,初禅不讲。有人就问他说:您老为什么不讲?他说到这个时候,连未到地定的人都很少了,他初禅都不讲,对不对?何况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
我们大概能够在九心住当中,我观察一下,我们要用功的话,这个等住和安住可以成就,我们念佛要成片不难。从第二个等住到安住,能够马上觉察粗重的昏沉和掉举。我们只要能够好好地持戒清净,把世间的万缘统统放下,把佛号好好的忆持,今生今世的用功,要成片,要得到安住、等住,应该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