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说法。
当时有位梵志,名叫孙多耶致,当他见到佛陀时,即拄杖站立,想道:我每日沐浴三次,只吃水果、喝水,并且不接受他人布施,我的修行胜过这些沙门。他们受用美食、好衣,坐卧柔暖席垫,居然被众人称赞为贤德!这都是不实的讹传,他们根本不如我的修行。
佛知道梵志心中的想法,便对弟子们开示:人有二十一种恶行,不能得到美食、好衣。一是心生贪淫;二是心生瞋恚;三是心中愚痴;四是贪爱睡眠;五是内心纷扰、纠结,不具有堪受人天供养之威仪;六是狂妄自大;七是傲慢无礼;八是有嫉妒心;九是心存悭贪;十是行为凶残暴虐,无恻隐之心;十一是言行虚伪,表里不一;十二是无惭无愧;十三是行为秽恶、鄙陋,不知羞耻;十四是专看他人过失,不知自我反省;十五是放纵逸乐,不赞叹正道;十六是两舌、谗言,使人交恶;十七是喜见人起争端,不为其排解;十八是态度无礼,自视甚高,无谦卑心;十九是掩饰自己过错,不受贤者劝谏;二十是不行孝道,无慈悲心,忤逆长上;二十一是信受邪道,供妖奉蛊,耗尽家财,使亲人穷困,不知世间无常的道理,不皈依三宝,追求欲乐,享受奢华的美食、好衣。以上二十一种恶行,使心杂染污浊;就如同想要用染色去除布的污垢,使之洁净,终究是徒劳无功。造作这些恶行的人,死后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受苦无量。
沙门应当明白如来所说的行为准则,舍弃旧习,悔过自新,收摄六根、灭除欲望,使内外三业清净;譬如一块净洁之布,稍有染污大众皆清晰可见;沙门的言行清净,也同样为大众所瞻仰。沙门通达此理,志行高洁,智慧具足,堪受四方供奉衣物、饮食、房舍,受之无过,且能使布施者得大福报。沙门精进修习禅定,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大众自然知晓沙门高德。
沙门虽未得道,但明白佛典经义,持心端正,恭敬佛经,遵从教义,以大慈悲心普遍化育众生、润泽众生;以恕己之心恕人,使人安稳;对待仇怨,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若见女人,以姐妹之礼对待。见穷苦人,思惟地狱、饿鬼、畜生道之苦,发愿使受苦众生身得安稳,如意喜乐,愿其能遇三宝,除灭垢染、无明,以清净心,见自性光明,回归本性空寂,永得安康无尽。行道若此,受用美食、好衣,终究无罪。众生心中充满贪淫、瞋恚、愚痴、嫉妒,如处浊中之浊、暗中之暗。沙门心开意解,智慧清明,愚痴垢染皆已灭除,虽处浊世,犹如莲华生于污泥,污泥不能染莲,沙门亦如是,不被世间烦恼垢秽所染,因此受施无罪。若心怀三毒、不除十恶,毫无顾忌地放纵欲求,谄媚、欺骗以谋取利益,不遵奉佛戒,无非是选择死后吞热铁、饮沸铜水。无清净行而受供养者,死后堕入地狱,饮沸铜水、吞食火炭,受苦时间难以计算。
梵志走到佛前,向佛禀白:我现在要去沐浴了;有条名叫好首的溪流,凡是入此溪中沐浴的人,心中垢秽皆能随溪水漂流而去。我自从听闻父亲的教导,每日都在此溪沐浴三次。
佛告诉梵志:此地有许多溪流,人在溪中沐浴,就能洗除痛苦、得到解脱吗?沐浴上千次之人可除去身垢,但心垢岂能因此洗净呢?我们佛法中的沙门已断除欲求之念,思惟诸法体性空寂,愿出三界,心垢灭尽,证得清净道果。你以何人为师?教你以水沐浴可以去除心垢?
梵志回答:是我父亲所说。佛问:你父亲已证道果了吗?梵志说:未得道。佛言:佛法以心为本,心念端正无邪,志意清净,即可得道。
梵志长跪禀白佛:我先前对您的无礼行为,实是狂妄、愚痴之举。现在听闻佛陀教诲,才豁然醒悟,犹如在黑夜中点燃了灯火,如今始能看清真相。我乞求在您座下成为沙门,求佛慈悲应允!
佛言:你若有亲眷,应先向他们禀告你出家的意愿。梵志回答:我无亲眷。佛言:沙门来!梵志即时成为沙门,于树下静坐,思惟二十一事,去除诸欲、杂念,一时心中豁然达到无念、无想,证阿罗汉果。于是前往佛所,头面顶礼佛足,说言:我今如眼盲得以视见,狂病得以痊愈。佛问:如今你认为是佛道好?还是你过去所修的道好?对曰:众道皆邪,唯有佛道为正道。
佛告诉诸沙门: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诸沙门闻佛所说,法喜充满,作礼而退。
典故摘自:《佛说孙多耶致经》
省思:
佛法如甘露,除热得清凉,一心应善听,能灭诸烦恼。佛法是人生的真理,指向最正确的解脱之道。知见、观念影响思惟,思惟造就言行,而有人生的顺逆境界。公案中的梵志不明真理,讥嫌沙门好衣、好食,以外相判别修行;却不知正心修道之理,佛法云: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唯有端正知见,净化三业,灭尽心垢,方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