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的说法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的说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释教的底子大意。因果报应的观念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人道德观的重要部分。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人不明白缘由果报的道理,只见到世间有许多行善的好人,日子过得并不顺遂,而那些造恶之人却富裕逍遥,便误以为因果业力是迷信。

其实每一个事物的繁殖和生长,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虽然其间的联系极为杂乱,但都是有条有理毫厘不差的。诸法皆空,因果不虚,因果皆循环,因果通三世。若人不信因果报,后世堕落无人身。若人深信因果报,同生西方极乐国。业报与因果有许多种,简略概括也便是四个字“作茧自缚”。

一、现报

现世所作的善业或恶业,这一世就显现出果报,乃至于很快就应验,这种当下因果便是“现报”。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恶诸业,果报分明。《了凡四训》的主人公袁了凡,先因算命被预言命运平平,不只短寿绝后,又无功名,其后许多事都得到应验,一度接受宿命的他遇到云谷禅师,劝导他掌握本身的命运。

他以积极的善行求得立命之道,逐渐得子、及第、长命。他记下自己逆天改命的阅历,留给儿子袁天启及后代。要如何改进这辈子的命运?哪些地方能够培福?这福田就在众生之中,这福田便是家中的爸爸妈妈,这福田便是出世间的三宝。改命,永远是从孝顺爸爸妈妈开端的。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爸爸妈妈便是戒,假如没有佛,就把爸爸妈妈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爸爸妈妈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越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孝顺供养爸爸妈妈,这个福报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底子挡不住自己的福德。

二、生报和后报

此生所作的善恶业,来生才招感到的苦乐之报,这便是“生报”。佛门里有句话: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作者是。比如,在释教的六道轮回中,若在世时多行善事受人敬重,积累善业或能投身天道。若此生常起嗔恨之心,控制不住脾气乃至损害别人,简单感生到阿修罗道或阴间道等等。

但若能精进修行念佛得力,心行与极乐净土日趋相应,往生一念蒙佛接引也是常有之事。然后报的特点是曩昔或现在所造的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后受报。或者在后世后代身上应验,或此生现报,或报在来生,或后后生报,或不定向何生。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

三、不定报

“不定报”是指造业之后,不确定在什么时候受报。假如缘由到了或许很快,也或许由于忏悔和行善,延迟受报或者重罪轻报。引满诸缘异,故报时差别。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罪报要求急,福报回众生。造下恶业好比放高利贷,就像利滚利、滚雪球似的,受报越晚损害越大。反过来说,假如现世做了许多功德,却只求马上就能发财享乐,固然也能如愿但福报相对要小。

为什么会有不定报?由于所造的业有两种情况: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未来必定受报的,不定业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或许轻报或者重报。例如说造业的行为是否故意,明知成果依然为之是定业,毫无悔意也是定业。若无意之中造下的业则要看缘由,假如诚意忏悔也能减轻业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曩昔的一切已经无法再拯救,只能把握每一刻实在的现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尽力开垦自己生命的园地,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释教有许多艰深的道理,但不建议谈玄说妙的文字游戏。释教真实的意义在于摆脱众生的疾苦,实实在在地解决人生问题。广结善缘,得道多助,诚实无欺,善有善报祈愿咱们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弥陀佛

佛法中的因果理论,内容很广。本书所要讨论的因果报应,只是其间的一小部分。

简略的说,‘因果报应’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便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规律。

详细说,归于恶的行为首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并且按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身后入阴间遭受痛苦;中等程度的,身后转生为畜生遭受痛苦;较轻程度的,身后生为饿鬼遭受痛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一)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寿、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戮,归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二)盗窃:贫穷;或财产与别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资产,未经赞同擅自取用或侵吞便是盗窃。)

(三)邪淫:配偶不仁慈、不忠贞,或妻子受人诱骗奸污、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联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四)妄语:得到受人诋毁、诈骗之果报。(扯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五)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胡思乱想,谓之绮语。)

(六)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便是两舌。)

(七)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诤。(用凶暴或狠毒的话谩骂即恶口。)

(八)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功利各种享受,沉迷不舍,谓之贪。)

(九)嗔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栽赃。(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便是嗔恚。)

(十)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少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阿谀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间一项是‘不孝爸爸妈妈或至杀戮’,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阴间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他各种恶行各有其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归于善的行为首要的是‘十善’:(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痴。

能实施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身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身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命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的三种方式

《涅木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遭受痛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此生报,或此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咱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只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并且能真实做到多与人为善,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成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因果故事

因果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因果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因果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因果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