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幻化的法门 对治幻化的烦恼
既然依他起的自性是毕竟空,为什么「菩萨」内心依止「无颠倒」的菩提心,还来成「办」种种「利乐」的「事」情?来三界「受生」?也就是说,从因缘所生法来说,众生是梦幻泡影,他的自性不可得。既然没有真实的众生,为什么菩萨还要来到三界「受生」呢?「为除此疑,说变化喻。」说魔术师看到这个小孩子哭泣,他变出种种的糖果,来安慰这个小孩子。就表示,佛菩萨虽然看到众生的本性是毕竟清净空寂的,但是他也看到有如梦如幻的众生,所以他就用如梦如幻的教法,以五乘的教法来摄受众生,让众生得到今生的安乐,乃至究竟的安乐,「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虽然这个方便门不是真实相,众生成佛以后,也是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地方有些人会质疑说,佛陀在大乘经典告诉我们:成佛以后,是众生的杂染相不可得、诸佛的清净相也不可得,佛陀是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没有戒定慧可得。这个时候我们质疑:我们现在很辛苦的持戒、修定、修慧,到最后没有戒定慧可得,那修戒、定、慧干什么呢?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在痛苦的此岸到彼岸要坐船,虽然你到彼岸以后,这个船是不要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中,这个船就非常的需要。以幻化的法门,对治幻化的烦恼,最后二个都消失掉。所以在过程当中,你不能说方便门不重要。当然你入了真实相的时候,这些法门都不可得;但是你在过程当中,你不能说不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佛菩萨还是依止幻化的法门,来安抚众生,使令众生成就暂时的安乐,乃至究竟的安乐。这个地方是用三自性的道理,来融通大乘的经典。我们也可以试着用这个三相的道理,把它当作一个公式,去会通所有大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