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与不知足


一、多欲为苦

众生三界六道轮回,存亡死生,受著无量的苦迫,这都是由贪欲而导致的,故多欲为存亡的底子。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量,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满意,愿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遗教经》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二、满意为乐

满意,谓对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懊悔,为守道之底子。人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萨遮尼犍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倒置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捐躯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满意。所以,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高兴不在取得多少,而是关于现已具有的能爱惜几分。《出曜经》上说:满意榜首富。能满意感恩的人才是人间上最赋有的人。可以满意,不忮不求,即是至上的幸福。勿羡别人富,勿悲自个穷,满意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即是这个道理。

三、满意者的国际

一个满意的人,能以无为有,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空为乐,不比较、计较,不悲不恼,山河大地、世界星斗、花开花谢、鸟啼虫鸣,这一切莫不为其所有,是一个真实高兴赋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山林水边塚间,过著梵衲苦行的日子,却乐此不疲,不认为苦。日本良宽禅师虽是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里,双脚寻常伸,何其清闲满意!

迸德先圣之所以有这种恬淡狷介,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赋有,已不需求物质上虚伪的享用。满意即是他们富乐安隐之处,所以《佛遗教经》说:满意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泰;不满意者,虽处地狱,亦不称意。

四、不满意之苦

在人的心里,关于这尘劳的人间,永久没有满意的时分,金钱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名位做到县长想当省长,当了省长又想做部长。有一首不满意的歌,形容一个人心无厌足是十分恰当的。歌云: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农,衣食两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收支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地步不广用支虚。

买得良田干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称心如意为皇帝,更望万世死无期。

总总梦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憾归。

不满意的人,即是像这样日子在功名赋有永无满意的愿望里,苦烦恼恼过了名贵的人生。《佛遗教经》说:不满意者,虽富而贫,满意之人,虽贫而富。固然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般若

般若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般若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般若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般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