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如何把握人生最美好的幸福时光?
俗云: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终身傍边,不尽人意的事,老是占多数,分外面对八苦所发生的不如意,更是烦恼。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头便是主意;回头便是转化主意;若能将主意转化,即能抵达清净的彼岸。所以,面对困境时,怎么以佛法的知见转化主意,化烦恼为菩提,转识成智,是学佛修行的首要功课。爱别离苦烦恼渊
犹记初学佛时,正值导师上惟下觉大和尚创建普台国民小学之际,同修与我认同 导师创校的理念与主旨,方案把小女儿送进普台国小就读二年级。当时年仅八岁的小女儿单纯心爱,尚未尝过离家味道,就欣然容许。谁知开学后,女儿竟每天打电话回家,哭着说顾忌妈咪、顾忌家。听在我这个当妈妈的心里,一时之间,心爱、不舍,内疚、爱抚的主意悉数涌上,眼泪也跟着不停地流。母女二人讲电话,老是哭成一团。假期送返校时,更是难分难舍,当时,深化体会到爱别离苦的浪费。
为了间断每周这种悲苦戏码的表演,我只好通知同修,孩子年岁还小,需要母爱,强留在校或许心思不平衡,未必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不如先接回家,等升上三年级心思准备好再来。同修也谅解我们母女俩的情感,二年级仅读三周就接回家。往后,每天亲自接送上下学,照看日子起居,享受亲子之乐。可是,一起自己思忖:这样和孩子甜美日子在一起,能有多久?自己是不是会溺爱孩子?易子而教是不是能给孩子非常好的教育?为何不知珍惜现前的普台教育?精舍的师兄们有孩子读普台,虽也想家,为何疑问不像我们这么严峻?我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私欲,阻止了孩子的将来?一连串疑问一向利诱着我,让我不知怎么挑选。
幸而一向在精舍熏修,在法师和同修的劝慰下,我深觉要害仍在于自己,假定我放得下,孩子也会豁然。我极力地学习放下情执,好让孩子重回普台。平常对女儿作心思创造,向她说回普台读书的长处,通知她妈咪耐久爱她,只需她快乐,妈咪也快乐,要她定心,别为妈咪担忧,假期可以回家和妈咪碰头。就这样,经过一番极力,女儿总算容许再回普台读书。
国小三年级,女儿第2次进普台,这次状况尽管比初度好,可是每一节下课仍是要排队打电话给妈咪,从无接连。假定不打电话或找不到妈咪,她的心里就非常不安,如此坚持一年,女儿央求回家。当时的我,也没有彻底地放下,就与同修协商,等孩子国中时期,较为独当一面时,再让她读普台。
断欲去爱识心源
同修百般无奈,只好容许等候原因。可是,经过两次的失利履历,加上在精舍精进喫苦的熏修,自己常常反省反省,深化体会到情执是烦恼的本源、修行的阻挡,一定要学会放下,才调悠闲快乐。以往对孩子舍不得的主意,逐步学着改动。直至孩子上国中时,同修再次提及要送女儿回普台就学,此时,我的情执似已较能放下,而孩子的心念也有所改动,知道普台教育才是真实有益于她。因此,第三次再将孩子送进普台,并顺利完成国中三年教育,然后直升普台高中,至今已是高中二年级。
这四年来,孩子在校园的表现可圈可点,不管在做人处事或课业、才艺上的表现,都让我们以她为荣。这一切都是藉着佛法的协助,让我和孩子心念改动而有的福报。以前由于自己一味执着于对孩子的豪情,让孩子三进二出普台,未能安靖,深感羞愧,也更深知学佛修行,要在主意下功夫,在因地上修才是根柢。
导师曾开示:对好、坏地步都能知而不着,不起贪心、瞋心,便是正念。所以,当我们面对好坏的地步,勿忧勿喜,不起贪着,坚住正念、随顺觉性便是!如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便遇到不如意事,亦能逢凶化吉、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