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六道轮回中生命没自由
轮回中的生命,没有实在安闲可言。(图画来历:材料图画)
已然我们都方针明晰,为了安泰,何以仍是有许多人成心要遭受痛苦一样,眼睁睁直奔一个个痛苦而去呢?
佛陀初转法轮主要讲的便是这个疑问。因为我们误把痛苦当成快乐,跟在痛苦后边追,还以为是在追快乐。其次,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实在远离痛苦忧恼,获得安泰,现用的那一套方法适得其反,用制造痛苦的方法去寻求快乐,当然不会有效果。
佛教所讲的苦不只包括剧烈粗大、毋庸置疑的痛苦、灾祸、损害,还泛指全部的忧恼、缺憾、约束。如此,人生全部的履历如同都包括在苦的范畴以内了。自有生命便有忧患,老病别离、冤家相见、所求不得之苦自不待言,即便是快乐,也没有不终究成为忧恼、怅惘或惆怅的。
轮回中任何的生命形状,都不离苦的本质。快乐不是没有,却时间短而趋于表面,就像在一碗汤剂里参与一小片包着糖衣的药丸,那微乎其微的甜味底子削弱不了整碗药的苦涩。
我们履历的苦,源自于烦恼和业。这儿所说的烦恼,主要是指贪婪、嗔恨、妒忌等会给自他身心带来损害的心境。业,是指以前的行为。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长远来看会带来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行为的效果不只要看眼前,更重要是看长远的影响。比如贪婪会让人暂时感到满足,但长时间来看,贪婪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心里可贵安靖。再比如,修行过程中我们毫无疑问是要喫苦、受委屈的,但这长远来说有助于脱节轮回的痛苦。
幻想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主见,多少身体的行为。由此类推,我们终身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发作相应的效果。效果又成为因,因再效果。因因果果交错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形状,不一样的日子际遇。
业(即行为)的力气,有强有弱。健壮的业决议一期生命的主要特征,比如投生在轮回六道中的哪一道、寿数长短等等。力气不是那么健壮的业,则制造出生命的各种细节,比如美丑、才艺、贫富、健康、疾病等等。
一般来说,具足四项条件的业力气会对比健壮,也便是说一个行为有明晰的意图、明晰的方针、采取了本质的行为并实现预期的效果。以杀生为例,如果有杀生的意图,有明晰的屠戮方针,采取了杀的行为,并确实杀死了对方,那么这便是一个无缺的杀业,需要无缺感受杀生的果报。即便四项条件具足,意图、方针的差异也会极大地影响业的力气。意图、方针,在佛教中称为发心和对境。一样的行为,发心不一样或对境不一样,其果报会很不一样。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阿难尊者向佛陀供养了一碗粥,佛陀随即拨了半碗粥给过来乞食的狗吃。往后,佛陀问阿难:是你供养佛的积德行善大,仍是我布施狗儿的积德行善大?阿难尊者说:是您布施狗儿的积德行善大。佛说:如是如是。从对境的角度说,佛陀是无上殊胜的对境,供养佛陀的积德行善远胜布施狗儿的积德行善,其间隔之大不可思议。而从发心的角度看,阿难尊者供养佛陀,发心自然是朴实殊胜的,但与佛陀的清净发心对比,又有不可思议的间隔,所以供养佛陀的积德行善才会不及布施狗儿。由此可知,凡做事发心是多么要害。
根据力气的不一样,业的果报会在此生、来世或许更晚的时间应现。果报的闪现,需要原因具足。业,每一个行为,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印记,不会自行消褪,直到全部引生果报的条件完备,也便是原因具足了,果报完全闪现,业因才会不见。就像一粒种子留在土里,冬季没有动态,春天来了它才破土发芽,在阳光雨露中耐心肠成长,长出枝叶,开出花朵,等到效果的时分,效果。有春天效果的,有秋天效果的,不一样。
业,又分为共业和个业。共业指一群众生一起的业因果,个业指单个生命各自的业因果。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群人,一般有着一起的命运,虽然自个具体的生命轨迹会有不一样,但很难逃脱大的趋势和构造。每自个都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负荷者,这份负重感,这股无形的牵引力、推动力、压力,便是共业的表现。时代会变,社会在变,因为业处于动态改动中。
迁徙的鸟,洄游的鱼,顶峰时段的城市,都能让人直观地见到业的力气。单个汇入集体的激流,不知所以,情不自禁,又那样固执,不知疲倦,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向前向前,为抵达某个当地,然后,脱离那里,原路回来,然后再去,再回,不尽往复。
我们的生命最大的特征,便是它的约束性。每自个都自以为独立有主见,安闲自立,实际上我们的每个主见、一言一行,都被许多条件、许多要素约束、影响、刻画着,无一不是条件的商品。轮回中的生命,没有实在的安闲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