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贪心转世变鬼 恳求高僧超拔苦难


编者按:证严法师这个故事出自唐惠详法师所撰《法华经传记》,当然自由发挥部分很多。故事中这位高僧叫慧果,是刘宋时期豫州人。文中提到的“瓦观寺”,应该是“瓦官寺”(可能录入文本出错),原是东晋所建名刹,位于六朝古都建康。此外,据《法华经传记》记载,慧果大师抄写《法华经》后,这位啖粪鬼已投胎转世,重得人身,与证严法师故事中结局稍有出入。

故事发生地:东晋名刹瓦官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在佛教中有一段故事——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到瓦观寺挂单,在寺中礼拜《法华经》,同时也在那儿研究法华的道理。

有一天,在半夜时分,他忽然肚子不舒服到厕所去,刚走到厕所门口,却见一个鬼站在外面。高僧一到,鬼立刻五体投地顶礼跪拜,高僧就问鬼说:“你为什么守在厕所门外,看你那么虔诚,为什么会堕入鬼身呢?”

鬼就跪在地上悲泣地说:“过去生我也曾出家,当时在寺院中掌过香灯、知客等执事,在那期间不小心犯了戒律,所以死后就堕落做啖粪鬼。我知道大法师您的德行很高,唯有以您的德才能超拔我。”

这位法师就问:“你到底做了什么事?”

鬼说:“我自己也不清楚,我一定是犯了戒律,所以才会受业报,但是不知犯了哪条罪?”

法师就说:“不管犯了哪条罪,都是从身口意三业所造。你是否曾犯杀、盗、淫?”

那个鬼说:“没有啊,我出家以后,身没有犯杀、盗、淫。”

法师就又问:“你是不是犯了口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鬼想了想说:“妄言倒是没犯;恶口就难免了;两舌呢?也是难得清净;绮语也不敢说完全没有。”

法师再问:“在心意方面,是否犯贪、嗔、痴?”

鬼想了想就说:“很有可能是贪心,这就是我的毛病。以前做香灯、知客的时候,难免要面对很多人,在这当中,我有时会生起不清净心,贪了香油的供养,也贪图供奉的金钱,这个‘贪’可能是我最大的罪;‘嗔’也没办法控制:‘痴念’也有,因为我智慧未开,时时心中都有烦恼。我想我的业,可能是犯在口业和意业。”

他真心诚意要改过,就向法师说:“我知道错了,请法师代我做功德。”

他说:“在柿子树的下面,有三千钱在那儿,希望您请人掘出柿子树的树根,拿出埋在那里的钱,请为我做好事、超拔我的苦难。”

法师等到天亮时,就邀几个人带着锄头,到柿子树下挖掘,果真挖出一个瓮,里面有三千钱。法师就用那三千钱为他写了一部《法华经》,剩下的钱全部拿去救济贫困。

过了一星期后,那个鬼又来到法师的寮房,向他顶礼答谢说:“我的业已经转了,比过去好很多,以后我还会努力精进再精进,希望能脱离鬼身,将来回归人道,好好修行。”礼拜之后,鬼就消失了。

生命的过程多么奥妙,而凡夫却往往无法了解。当我们造福时,可以得到多少福报?造恶时,又将承受什么样的报应?学佛就是要活得明明朗朗,了解为善作福,以后所有的善果都是自享的;为非作歹,一切的业也都必须自己承担,这就是修行所应了解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相关资料:《法华经传记·宋京师东瓦官寺释慧果》

释慧果,豫州人,少以蔬苦自业。宋初游京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厕见一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啖粪鬼中。法师德素高明,又慈悲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也。”又云:“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众掘取,果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后梦见此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宋太始六年卒,七十有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