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都应有自己把握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
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情占领了我们整颗心,在学业上,由于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事业上,我们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于是,别人成了我们生命的标准,生命再精彩也只是别人眼中的烟花,在别人的话语中,逐渐失去自我。
关于死生大事,完全没必要担心,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也躲不开,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在慧眼中死不过是换了一段新的旅程。把一次生命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这种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得活得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心中。“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人因为惧怕死亡,而活的浑浑噩噩的人,这样的人,幸福也不屑光临。倒不如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要知道,幸福并不在于一幅完好的身躯。
你就是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你才是生命的主宰者,你主宰着生命的繁华与清净,你住在着生命的优雅与从容,你主宰着生命的美满与幸福。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要记住,你才是生命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