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浅喻深:《法华经》中的譬喻说法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一皆忏悔

愿消三界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为中根稍钝之人以譬喻说法,这一品叫“譬喻品”,譬喻即比喻。因道理深奥,难以理解,故用比喻,使人容易明白。

前方便品,佛为上根利器人说法。上根利智者,闻即顿悟,明白十方三世诸佛为度众生方便,说方便法,待众生大乘根机成熟,再开权显实,说一乘道。但中下根机之人,犹不明白。故佛巧用譬喻说法,使其领悟得解,故言譬喻品。

本品,是以世间事物,比喻出世间佛法,如用世间父子,譬喻出世间师徒;又以火宅中种种险象,譬喻三界的苦境;再用三车与一车,比喻三乘与一乘的佛法。以浅喻深,令中下根机的人,明白诸佛教化众生皆成佛道的良苦用心。此品在本经二十八品中位居第三,故名《譬喻品第三》。

一、佛讲完方便品后,舍利弗向佛陈述自己闻法领悟后的心情。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佛讲完方便品,舍利弗不仅理解了佛的权实二智,同时得知自己将来必定成佛,故极大欢喜。喜动于形故言“踊跃”。当时舍利弗即从座起,合掌仰视佛的尊颜,用恭敬至诚的心,向佛陈述自己闻法领悟后的心情。

什么叫权实二智?实智,是佛内证自性本有的智慧;权智,是佛证道后为度化众生说方便法的智慧。

“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闻此法音”,是指佛于前品,称赞十方三世诸佛的权实二智,以及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等开示。此一乘妙法,昔日未闻,今始得从佛闻,自此捨小学大,成真佛子,故“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什么叫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是指说开、放下三乘方便法,归于一乘真实佛道。因为众生各有不同程度的“不善根”,佛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采取方便灵活的说法,以便他们接受,才“于一佛乘分说为三”,即声闻、缘觉、菩萨乘,现在时机成熟,将三乘合起来归于一佛乘。小乘回小向大,都行菩萨道,圆满成佛。

“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豫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舍利弗进一步解释为什么如此欢喜,只因佛讲方等经【是一切大乘经的总称。所说之理方正平等,契合中道。是佛成道弘法十二年后所说的经典,共说了八年,包括维摩诘经、圆觉经等,因其经名前都有“大方广”字样,所以称方等经】时,闻佛批评小乘,称赞大乘;又见佛为诸菩萨授记作佛,而自已及诸大声闻弟子被排除在外,不但成佛无分,还被佛诃斥为“焦芽败种”,“沉空滞寂”,故甚伤感,以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机会作佛了,进而“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今日始知,自当作佛,故“心怀踊跃,得未曾有”。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法性”,即是真如自性,亦是本经所说的诸法实相。《华严经》中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心经》说诸法空相,这都是说的真如理体,也叫真谛。舍利弗已经断尽见思烦恼,远离取捨,证真空理,与诸菩萨一同证入诸法空性,得一切智,故言:“我等同入法性。”

舍利弗对佛诉说心声:在方等会上,见佛为大菩萨授记作佛,心有疑惑,故当个人独处山林,或静坐沉思、或经行树下时,常常思惟,我等声闻与菩萨都得法性,为何如来用小乘法度我等呢?是否如来对我等小乘人不慈悲呢?常常私下里打这样的妄想。可是,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佛的过错,是我等声闻弟子的过错。我等小乘人慧根浅薄,难发度众生的愿心,所以纵然佛说大乘法,我们也不能接受啊。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这是舍利弗解说引为自咎的原因。舍利弗说,在此法华会上,我等声闻人听佛说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佛果)之因缘,必以大乘菩萨法修行才能得度,如梦初醒。过去,我等声闻人不明佛法从方便入,佛设方便法教化众生,是因人施教,应病予药;而我等愚痴,初闻佛说四谛等法,就相信唯此法可以解脱,进而用功修行证果而以为究竟。

“待说所因”,含意有二:一是指成就佛道的真因。如果舍利弗等,自觉得知菩提心四弘誓愿,是成就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真因,然后依教奉行,佛必然以大乘法,令舍利弗等声闻人得度;其次是指佛,“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佛是在等待声闻弟子大乘根机成熟时,才以大乘法接引。可惜他们不解佛意,故最初闻佛说四谛法时,即便信受、思惟、取证偏空涅槃,以致后来怀疑佛心不平等。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舍利弗说,世尊!我从参加方等法会以来,经常思考这件事。“终日竟夜”也想不明白。“每自克责”:克是克己,即严格要求自己;责是责备自己的过错。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达到大菩萨的境界。每每起心动念,都被大菩萨呵斥。

《佛说维摩诘经》中有个天女散花的故事,是说维摩诘大菩萨讲经时,感动天女来散花。花落在菩萨身上自然不住,而落在声闻人身上就粘着不落。舍利弗不知过错在自己,而责备天女不该散花。维摩诘批评了他,说他心有法执,起心动念不合法性。舍利弗在小乘人中是“智慧第一”,但是他弄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现在听闻法华经中的妙法,才知道自己错在法执未断,执小乘法为究竟。

断诸疑悔”:即断除佛以小乘法而济度声闻众的怀疑,也解除了因自己不解佛方便说法,即取证小果、不求大乘的悔恨。因此身心清净、泰然安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今日乃知”,是显示昔日的不知。昔日不知故疑悔,今日既知佛接引教化菩萨事,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因此身心泰然安乐。闻佛法音,领受法益,得道种智,是“从佛口生”;修学佛法,分断无明惑,得一切种智,是“从法化生”;分证佛的三德秘藏,是“得佛法分”。舍利弗说,今天才知道,真佛子要接受佛的教化,学习实践一乘妙法,得到佛法的全部宝藏。

什么叫分证佛的三德秘藏?自心之妙曰秘,含于烦恼中曰藏。三德是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法界有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烦恼皆从此三惑来。对应三惑,有三观、三智、三德、三身。凡夫都有三惑,见思惑是意识心上的分别执着,尘沙惑是行为上所造的恶业,无明惑是贪嗔痴障蔽了本性所带来的烦恼。

怎样断除三惑呢?(一)、断见思惑,要离欲修空观,体真如,证一切智,成就般若德,获慧眼通。明佛法真谛,不受邪魔。小乘要证到四果阿罗汉,才能完全断惑。(二)、破尘沙惑,要修假观,随缘方便,入世行菩萨道,消除业障,证道种智,成就解脱德,获法眼通,可以随缘转物。(三)、破无明惑,要修中观,空有不住,理事无碍,智慧圆明,证一切种智,成就法身德,获佛眼通。

阿罗汉不发菩提心,离欲修定,只能成就一切智;菩萨入世行菩萨道,可以成就道种智;只有佛悲智双运,福慧具足,达漏尽,成就一切种智,证法身圆通。

我们通常所说的明真空、见法身,都属自信心上的觉悟。有了这个觉悟,以后就可以随顺觉性;随着修行的深入,觉性转更明净,见性逐渐增大;到破了无明惑时,习气消除,见性圆满,才叫法身成就,佛法现前,成就佛道。

反过来说,不明真谛,意识分别妄想,起见思惑;不明俗谛,不畏因果,造作恶业,起尘沙惑;不明中道谛,智障现前,起无明惑。无明障法性,所以说佛怕无明。无明一起,佛性隐退,重入黑暗之中。修行就是开智慧,断无明。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断,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所以修行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口头禅不能解脱,要真修实证。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舍利弗用偈颂的的形式,把自己闻法喜悦的心情,又重说了一遍。

“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舍利弗等大声闻弟子,从往昔以来,蒙佛教学小乘法,在方等会上,未得参与授记作佛,认为失去学习大乘、成就佛道的机会,心中疑悔交加。疑是根本烦恼之一,能令人心烦意乱,障蔽自性。疑惑不除,如人堕落罗网中,身心皆不得自在。今因闻佛开权显实的法音,疑惑尽消,如人脱离罗网,故“心怀大欢喜。”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以前生生世世蒙佛教化,栽培的大乘种子,今生已成熟。听闻妙法莲华经,知道佛法是教化菩萨法,小乘法只是方便法。昔日的权教,不离一乘妙法,原来以为自己失去了学习大乘法的机会,今闻佛的法音,始知“不失于大乘”。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舍利弗已经证了四果阿罗汉,诸漏已尽,出离生死仑回,但仍然不明佛法是“诸佛但教化菩萨事”,不明隐实说权事。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今闻佛“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法音,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一乘妙法,所有的忧愁烦恼全都消除了。所以说“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

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这是重颂前文“甚自伤感,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的心情。“常思惟是事”以下,说明伤感的理由。“呜呼”是哀叹词。“自欺”,是说自己原来以为修学小乘法就是究竟涅盘了,参加方等法会后,又认为不可能再有机会成佛了,这就是分别妄想。虽然舍利弗证得了四果阿罗汉,诸漏已尽,但分别妄想的习气还没有断,所以遇境还是起分别心,折磨自己。另外也可以看出,小乘圣人的增上慢也很严重。未证谓证,属于智障,也属法执。“无漏法”,即是三乘人所共证的诸法空性,也叫做“一切智”。舍利弗以为声闻人,与诸菩萨共同证入诸法空性,但诸菩萨能得授记作佛,而自己却无机会,“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因此哀伤不已。

“金色三十二,八十种妙好”:是指佛应身的色相,庄严无比。“十力诸解脱,十八不共法”:是修佛道的智慧功德。舍利弗昔日不得授记作佛,以为尽失佛身的相好庄严,以及佛道的种种智慧功德,认为“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疑惑佛心不平等。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我常见世尊,称讚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此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舍利弗一个人在山林树下经行时,用天眼遥观,见佛在大众中讲法,“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想到自己失去此利他的功德,非常悔恨,认为是贪着小果,不求大乘,“自欺诳”所致的后果,故常日以继夜地责备自己。每次都想去面见世尊,问问自己“为失为不失”,到底还有没有成佛的机会了?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这是重述方等会上,佛诃斥小乘人但求自利,称赞大乘菩萨利他的功德。因此,舍利弗常常日夜思考这件事。今在法华会上,闻佛开权显实的法音,顿解昔日之疑,始知一切众生依佛修行,皆可成佛。佛所说的方便法,不离一乘佛法,是修一乘道的基础。佛说凡是听闻法华经的大众,都可成佛道,更是深受鼓舞。

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

舍利弗回忆忏悔自己的过去。往昔未随佛出家前,从外道学法,师父死后,与目犍连共为二百外道弟子之师,故言“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梵志,梵语。有两层含义:一指婆罗门,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他们认为自己是从梵天口中生的;二是古印度一切外道出家人的通称】。后遇马胜比丘,得闻佛法,从佛出家。佛为其说我法二空之理,拔除其邪见,令断烦恼,证真空涅槃,故言:“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当时舍利弗心中有一种增上慢,以为自己已经“得至于灭度”了。

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馀。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舍利弗今日于法华会上才自觉得知,昔日认为证得真空涅槃就是灭度的想法,是错误的,“非是实灭度”。因为昔日只灭见思烦恼,未断无明业障;但了分段生死,未了变昜生死。了知将来作佛时,何止“具三十二相’”,且尽灭三种烦恼,永度二种生死,而为“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到这时才可以说,“永尽灭无余”,永远灭尽所有烦恼而入无余涅槃。舍利弗闻“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心中疑惑与懊悔,一扫而空,故言“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舍利弗昔日怀疑三乘人同入法性,而佛却以小乘法而济度自己,这失却公平;又悔恨自己学习小乘法,将失于大乘佛道功德。因心有疑惑,故初闻佛所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时,心大惊疑,以为是魔王变作佛,来恼害扰乱其心。后来佛引用种种因缘及譬喻,巧妙演说诸佛出世,皆“为实施权”,权不离实,始断疑生信,“心安如海”。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

舍利弗听佛说法,知道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自证实智,微妙第一,为引导众生,趣向佛乘,故运用权智,方便演说诸法,为实施权,权不离实。释迦世尊也是如此。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波旬”,又叫摩醯首罗,是欲界天顶他化自在天天主,欲界归他管辖,欲界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恐惧欲界人修行成功,超出三界,减少了他的子民,所以用各种欲望诱惑人心,破坏修行,伤害人的法身慧命,被称为魔王。其实他是七地菩萨的化现,他的任务是把关,考验修行人的心性,看达没达到出离欲界的标准。

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也有天魔来考验。天魔变现种种形象,以五欲六尘来诱惑、恐吓,佛都没有动摇其心,所以魔退了。佛说:“我是以忍来战胜魔军的”。我们修行人,都是要经过魔考的,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大智度论》说魔有四种:一、烦恼魔,因贪瞋痴慢疑邪见等烦恼,能恼害人的身心。二、五阴魔,是众生五蕴色身,能造业感果,令众生流转六道,沉沦生死,迷失法身。三、死魔,死能断人命根,令人不能修行。四、天魔,能坏人善事,害人慧命。

《华严经》说魔有十种:一、蕴魔,五蕴色身,是造罪的根本,令人堕落恶道。二、烦恼魔,贪等烦恼,令人迷惑事理,障蔽正道。三、业魔,人身口意三业,造杀盗淫妄等恶业,令人堕落三途。四、心魔,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心理毛病,能障碍圣道。五、死魔,死断人命根,终止道业。六、天魔,能破坏善事,妨碍人修道。七、善根魔,执着善根,不勤奋精进修行道业。八、三昧魔,贪恋禅味,得少为足。九、善知识魔,于法悭吝,不肯教导后学,妨碍他人进步。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道法,起智执着,障碍中道。

十种魔中,除天魔外,其余皆是众生自己心中的魔障。舍利弗初始闻佛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疑是天魔所为,后来领解佛智,知是佛的方便,疑惑尽除,始知“非是魔作佛”。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这是重颂佛的实智。佛音深远故“柔”,佛音微妙故“软”。柔为慈,给众生乐,软为悲,拔众生苦。舍利弗闻佛以极柔软的音声,演说极清净的妙法,心开意解,生大欢喜,昔日疑悔永尽,而得安住于佛的实智中。舍利弗已知自己将来决定成佛,为人天所尊敬,也会像释迦佛一般,转法轮,度众生,最后开权说实法,教化诸菩萨成就佛道,所以说“我心大欢喜”。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法界,我愿与众生,共同成佛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经典

经典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经典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经典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经典。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