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要有气质、僧格、感召力、威德


出家人要有气质,有僧格、有感召力和威德。对此,从几方面做了一个规定。

第一是“正”。

要正心、正念、正行。“正”是出家人最根本的素质。要身有正气,首先心态要正,心灵要正。这是本质上的东西。如果跟你接触三天两天,就发现这个人虚假不实、奸诈百端,那完了,这个人不用接触了。

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人。我举个例子:有些人来找我请假。我问他:“跟客堂讲没有?”答:“讲了”,然后去跟客堂讲时,客堂问他跟师父讲了没有?答:“讲了,先跟师父请过假了”…

其实两头都没讲。欺上瞒下,这就是奸诈虚伪。有很多人耍这样的滑头,在佛门耍这些滑头有意义吗?骗上骗下的,两头通吃,自己还觉得挺高明的。人要有点正气,该怎么办就光明正大的、光明磊落的,何必耍小心眼,耍奸耍滑?这样在佛门耍一辈子,会把自己耍到地狱去的。

第二是“诚”。

经典到处都有这个“诚”字。“诚”就是诚心、诚意、诚实。很多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正气、没有诚心,就会有很多妄念。有正心正气的人,自然妄念就少。

烦恼怎么断?烦恼跟你的用心和习性有关,用心正了,烦恼就少了。该做什么事,该找谁,理直气壮的去找就可以了。不用在那里动脑筋、动心思:我怎么去说服他、怎么躲过他。

第三是“和”。

“和”就是要和合、和气、和顺,这一点是出家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让人家一看到出家人就愿意亲近你。要是一看到出家人就躲得远远的,那麻烦了。

佛教典故记载佛陀出家的因缘,就是因为佛看到沙门就想出家。为什么看到沙门就想出家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说明沙门的形象非常重要。从沙门的形象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他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问题。

有人说只是衣服尊贵,其实不完全是衣服尊贵。把你的衣服给其他世间人穿,他就没那么尊贵了。像现在的长褂,在古代是士大夫穿的,不是佛门自定的。如果换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老师穿上,他就没那么尊贵了。同样一件衣服,穿在高僧大德身上就很尊贵,穿在普通人身上,人家也未必那么尊重你。还是个人本身的气质素质更有感染力。

第四是“敬”。

“敬”就是敬三宝、敬人事、敬大众。《普贤行愿品》有“礼敬诸佛”,《法华经》里有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恭敬并说:“你当成佛,我不敢轻慢你。”

恭敬心是出家人无论对谁都要有的。恭敬并不是要表现怎么样,不是见到人就磕头,见到人就打招呼,见人就合掌,也不是那种。起码你内心要有敬意,对人要有尊重、恭敬,这个不分上下,不分老少,不分出家时间长短。沙弥对比丘,比丘对沙弥,彼此之间都要有恭敬心。不是说比丘就可以对沙弥没有恭敬心,沙弥只恭敬比丘,人与人之间都要有恭敬心,包括对居士、对社会大众。

恭敬心没有了,出家人的僧格就没有了。这个大家是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你有没有正心正念别人不知道。但是恭敬心从态度上就能反映出来。执事来管理你时有没有恭敬心,马上就看得出来了。很多烦恼就是因为缺少恭敬引起的,多一份恭敬,就少一份习气。

印光大师讲:“一份恭敬,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在恭敬当中会提升道心。懂了道理之后,就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规则,不是来约束你的,它是在提升自己的内心的。

关于恭敬,一是对佛、法的恭敬;二是大家彼此之间要恭敬,你是三宝之一,他也是三宝之一,大家都是三宝。你不恭敬出家人,就等于不恭敬自己。你是僧宝,别人也是僧宝,别人不如你,就瞧不起对方,他毕竟还是僧宝。所以作为出家人,大家要和合共住。

世间可能不是这样的,世间“同门相嫉,文人相轻”,越是同门的人越嫉妒、越烦恼。武林高手都去争秘笈去了。在师父面前献计、献能,想尽办法都要读到武林秘笈,同门互相排斥。文人之间也是这样的,互相轻视,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

但僧人不能有这种心态,僧人一定要和合共住,彼此恭敬。

“敬”还有一点就是对人和事的恭敬。寺院所有的事情,要尽心、尽责、尽职,要用敬意去做。尽心尽责就表示对这件事情的尊重。马虎做事情,就反映出素质有问题了。

很多出家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几乎从来没有认真过。

古人做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大家以后多看点《高僧传》。《高僧传》记录永明延寿大师一天做108件佛事,从来不会马虎一件事情,件件都会认真去做。

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在事情大小。比如打扫卫生,有些人说不过就是个卫生,有那么在乎吗?

在不在乎就是你的心态。心态好的人,他就会从头到尾,做得干干净净没有遗留,因为他的心没有别的想法。有轻视的念头,有忽视忽略的念头,就不会尽职尽责。

玄奘大师作为译场的主人,他对人才的精选,对翻译的每一个细节的严格把关,就是做事的态度。古代丛林内部事务的规定,每件事情都非常细致。古代寺院有四大班首、八大值事、108个岗位职责,煮饭的、烧火的、砍柴的、挖地的、挑水的、打板的,每一件事都有固定人员,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错误。

这是素质的要求,具备这种素质,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径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关于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知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知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知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