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居与安心?怎样让内心安宁?
所谓安居,《资持记》说:
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
随时策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
它是僧团生活中的定期潜修,是精进道业的需要,也是防护物命、杜世讥谤的必要。所以结夏安居是佛法精神的表现,是佛法修行的实践。
安居不仅是身体的安住,不随意人间游行,更要做到的是心的安住。所以它是与三业运善和随时策励来相应的。
什么是安心?它并不是闭上眼睛,坐在禅堂里不动,不看不听不思维不分别才叫安心,而是在语默动静中,皆能体验到心的清凉与寂静,是内在的无贪无嗔无痴,但同时也与种种善法(慈悲喜舍、信、精进、惭愧、正念、定、智慧)相应的状态。只要内心做到了无贪无嗔无痴,具足正念,安住于善法,我们的心就是安定的、愉悦的、清凉的。
如果我们没有时时把安心,把寂静清凉、无贪无嗔无痴作为我们修行的方向和目标,很有可能就会陷入到分别、执著和抓取的心灵陷阱之中,遭受到人我是非、各种欲求、各种不满、各种计较、各种评价之中,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烦躁、动荡,焦虑感、压抑感、恐惧感、愤怒感都席卷而来,整个人陷入迷茫痛苦焦灼之中。可是如果跳出来看一看,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那么糟糕吗?美丽的园林,衣食无忧的生活,与人也没有那么多利益上的冲突与竞争。我们之所以有着种种心灵上的不安,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给自己添加了太多沉重的负担,心一直外求,没有真正返观内在。
有位居士发消息问我:自己学佛以后好像确实放下了很多,思维无常苦空无我,过去比较追求的东西也不再感兴趣,但是仍然觉得不快乐,觉得活得没意思,内心没有力量很迷茫。这样的状态虽然没有明显的贪,但是不快乐其实也是一种嗔的表现形式,内心迷茫也是痴,所以处在微细的嗔心和痴的状态,内心依然无法得到安宁,仍然是动荡的、痛苦的。
所以了解我们的心灵世界非常重要,对我们的修行方向有清晰的认知也很重要,否则即使在形式上很精进地做很多修行,不一定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安宁,甚至可能让我们的贪嗔傲慢变得更加强烈。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那就是在一切时常常返观我们的内在,当看到内心里有动荡不安的时候,带着慈悲和智慧的态度去观照,去看到那动荡不安背后的执取,然后把那些执取放下,重新清空我们的心灵世界,引导这颗心去转向善法,众善奉行。这样我们才会真正体验到佛法的法味,内心感受到无贪无嗔无痴以及善法所带来的喜悦和安宁。当我们内在安宁了,我们也才有能力把这一份安宁传递给他人,散布给整个世界,真正做到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