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在就是止,感知就是观:让它来告诉你,而不是你去掌握它
打坐时我的注意力时不时地回到怎样回答这些问题:什么是自心注意力? 因为我平常练习“没有焦点”的禅坐,简单说就是觉知到焦点就放掉,但这个问题总是放不掉,所以明显能感觉到身体紧张,脑子也紧张,上坐后不能放松,打坐效果自然也不怎么样了。
当这个注意力总放不掉时,我转念想想还不如直接观一观为什么自心注意力在这上面,之后发现了三个方面的执着点:
1. 希望被认可,不希望被否定;追求赞美,反感批评;
2. 担心别人被误导;
3. 思维辩论是一种享受!
什么是止?与万物共同临在就是止;什么是观?留心注意感知身心内外的一切就是观。
当你与身边的某一物或万物共同临在,你没有路要走了,你没有地方要去了,这就是止;你唯一剩下的就是留心、注意、感知当下的一切,这就是观。
世上最幽静的事莫如临在,世上最胜妙的生活莫如感知。
临在是河流到达了大海,感知是修士登上了极顶。临在是修士舍身于无穷,感知是圣心包含于太清。
解脱离不开止和观这两个元素,而临在和感知本身就是解脱。
在我日常生活的体会中,每个聚焦点都对应着本人执着的一些观念。
我这么相信这个方法的前提除了相信师父传承和成功经验,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 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因缘聚会在有几天的时间内都体会到了如如不动毫不费力的觉性现前,不觉而觉,根本没有所谓的自心注意力,焦点也消失,任何外境都自然流动不起波澜的感觉,终于明显体会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等各种描写觉性的话,只能说世间任何事情都比不上这种身心愉悦的程度, 生活中放下的进步之一就是前几天也能成功接受五戒和回归吃素了。
如果去体会过的话,我说的焦点或者说自心注意力就是执着,按圆智老师本文说的就是“我执”幻觉的原因第一步,也是形成“我”这个操纵者的重要方面。 不断放下自心的焦点,就是在不断减少“我执”的实有性,觉性光明自然慢慢显现,大自在,本来如是。
每个人的修行切入点不同,可能表达方式不一样,很不容易互相明白的,顾老师也有他自己的切入角度我也同样不明白他吧,除了佛心,我觉得没有不互相误解的。此文不做辩论想,只是自我享受表达的快乐,顺便有缘人能参考到有帮助就是自己缘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