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福德与功德之间的差别?
关于「福德」与「功德」的区别,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一直在讨论,有人觉得这是「有为法」与「无为法」的区别,有人觉得这是「著相修福」与「离相修福」的区别。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功德」与「福德」的区别,其实最终指向的是修行核心方向的问题,而修行核心方向又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我们的「用心处」和「思维高度」。
佛法与世间法是不一样的,世间人在行种种善法的时候,他的内心夹杂著种种知见和烦恼,他的内心与贪嗔痴相应,而不是与戒定慧相应,而贪、嗔、痴的本质就是强烈的「我执」,也正是这种我执,偷走了我们内心的功德法财,所以才将我们所修的圆满功德变成了有漏的人天福德,这叫做「著相修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施而有求」。
比如,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之间的对话,梁武帝本以为自己做了种种善事,达摩祖师一定会对他赞叹不已,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其实已经深陷「我执」,不能自拔了,他所行的一切善法也早已脱离了佛法的本意,成为了他的执念。所以达摩祖师说:「了无功德」。
蕅益大师的《金刚经破空论》里说:「财施,若非般若为导,则彼修痴福者,名为第三世怨」。我们所修的善法,如果没有般若智慧作为引导,那么所种的善因,很可能就是下一世堕落的种子。因为你所种的善因福德,成就的都是三界内的因缘果报,那只是一个助缘,一个资粮力,与成佛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虽然梁武帝积聚了各种善业,但是这些却成了他新的执念,新的枷锁,所以注定没有功德,一个著相的因,结出的必定是有相的果。
法,没有错,错在我们认为有法可得,有一个福德相可执著。每一法都是本自清净的,福德本身就是功德法(不二法门)。区分福德和功德的关键点,在「心」,而不在「法」。二乘之人,声闻缘觉,执著诸相,以为有法可得。但菩萨于诸善法,都无染著。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境空寂,自然清净。
但我们的思维模式有时很奇怪,比如让他放下「有」,他又执著「空」,他又以为有一个「空相」可得,于是又落入了「空相」见,当我们执著这个「空相」可得的时候,那么此时的「空相」又变成了「有相」。再比如,我们听说「法布施」很殊胜,「法布施」功德大于「财布施」,于是便就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又去执著「法布施」的相,因为我们认为有一个「法布施功德」的相可得,而「真正的法布施」是平等不二的。我们如果将「法布施」的智慧运用到「财布施」当中,财法不二,以「理」带动「事」修,再以「事」来证明「理」,理事圆融,这才是真正的「法布施」。
所以福德与功德的区别,有为法和无为法,著相和离相的区别,其核心都是修行方向的区别,而修行方向的区别,其根源是用心处和思维的差异,用心的方向和思维高度,决定了修行的方向和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