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获得智慧?


佛教的智慧往往用大海来比喻,如《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文就像通往智慧大海的通道走廊,你走得过去,就走到智慧海中;走不过去,不能深入经藏,想获得智慧就稍微难一点,那就需要走戒定慧的老路,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去落实清净禅定修行,最后获得清净智慧。想获得智慧就两条路:一是戒定慧;二是深入经藏。但是明显难度相差很大。

戒定走到什么程度能获得智慧?如过去分享四个罗汉的阶段:初果入流须陀洹,没有智慧,但有相似智慧;二果一来斯陀含,没有智慧,但是要保持一果的相似智慧;三果不来阿那含,才算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仅是开始,不是终点,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有了这个智慧能帮助修行人突破生死界限,达到忍法,达到真正的不再投生生死、不再轮回的效果,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才有收获;四果世第一阿罗汉,突破获得了无生的法忍,就可以彻底的自我选择入或不入生死了。

三果阿罗汉才算有智慧,这是戒定慧获得智慧的路子,而我们在平时修行获得的那个仅是智慧的受用,而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到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的获得智慧?要达到登地的四地菩萨位,三地菩萨还没有智慧,到达七地菩萨了就是一个分界点,八地菩萨到十地法云地,包括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算满月菩萨,这几阶位的菩萨才算是真实获得了智慧,而不再是受用智慧。所以各位想一想“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的历程!

所以我过去说“智慧不显,离道尚远!”这话不仅是说给各位的,更是一切修学佛法的人都受用的,我们没智慧,哪怕是相似智慧都没有,说自己在道上,这恐怕就不合适,说自己在门外是合适的。我们很多人其实忙碌一生,都仅是佛法的门外汉,这个事实很难令人接受,但是再拿现实效果来证明,就会发现二者是匹配的。因为忙碌一生在门外,所以没啥收获是正常,不能受益也是正常。现实情况是那么多学佛人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可是没有真实收获的还是众多的,没办法出轮回的学佛人还是众多的,所以千万不要把古人的种种言论作为我们学佛的依凭,那样只能是步前人的后尘,再次成为修行佛法的炮灰使者、负面案例。

《资治通鉴》最有名气的一句话当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把过去古代学佛人作为自己的镜子,把当时流传的各种学佛的理论方法作为修行的镜子,把他们成败比例作为镜子,就会发现,这一照我们很危险。如此凶险的情况下我们当依凭什么?只能依凭佛陀临当涅槃前说的四个依止:依法、依义、依智、依了义;而不能依靠人、不能依靠语、不能依靠识、不能依靠不了义的。这一下很多人就懵了,这四个东西我们自己怎么拿到手呢?所以读经的重要意义就又闪身出现,四依止就是读经的指挥棒,就是学佛的指挥棒,就是修行的指挥棒。

只有抛去人对法的干预影响,才能回归法的本质状态。而现在我们学佛很多是依人而非是依法,法在哪里?法是什么?法又怎么获得?不读经,不理解经教,就很可能难以触碰这四依止;如此学佛依靠什么做照明?完全是走夜路,摸石头过河,不摔个七扭八歪是不正常的。

怎么得智慧啊?普贤菩萨给我们指的明路,照实修走很难啊,但是简单走“深入经藏”能更容易、更稳妥一些。这对古人很难,因为古人识字的很少,能识字的人绝对是少数,现在只要年岁不太大都是识字的,虽然文化的底子薄弱一点,也比过去大大的进步了,对解读经文有了很大的便利条件,还有现在可以广泛学习的方便环境。

如果现在我们不走读经深入经藏的路,真的就是和智慧无缘了。说直白点,如果现在学佛不懂得读经,就是一个傻子。祖师大德常住世,我们不能把自己和祖师大德比,六祖不认识字,但是他不也是听读《金刚经开悟的吗?连六祖都要依靠经文开悟,各位你们就能不读经而开悟吗?想一想都觉得奇怪,禅宗从来就是根性利的人才能修的,是大根性人才能修的,衣钵传人都要依靠经文的帮助开悟,你我就说自己不读经,这里的傲慢就很严重了。

不读和不会读不一样,没读明白和不读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学佛,听了各种奇怪的理论,脱离了和经文的连接,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因为佛法的智慧没渠道获得了,不是傻子是什么?有的人说我读不懂经文,可能是宿世修行时没基础读经文,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你认识字;过去一个人学习几年,家里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的,已经不再是连写家信都要花钱请人代笔的时代了,你也不再是那个不认识字、只能靠听话来学佛的人了。佛法的智慧大海你想进与否?不是别人能左右的,也不是业力能阻碍的;你不肯努力,稍微有点阻碍就放弃了,这是你自己不坚定好吧!就像古人捅窗户纸还要沾吐沫一样,干捅也不好捅,沾了吐沫,纸湿润了才好捅,连这点事情都要努力一下,何况是学佛要获得智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