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解脱,便是破除了心中执著;每一个向内心觉察的人,才称得上是觉悟者


过去,总以为佛家讲因果讲三世讲轮回,不过是为了躲避今世的烦扰,而给自己找一个平衡心理的借口。在寻找来世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假装视而不见生活中的磨难,用看破标榜着自己的麻木。

直到走过三门,进得寺院中,方才知晓,麻木不是修行所要的结果。真正的修行,也绝对不是要我们无视人世间的疾苦,而是要用一颗慈悲的心去包容万物,化解一切。纵然人生中有许多崎岖坎坷路,当我们用禅心观照那许多挫折时,才真的想明白,看清楚,外境如何不过是心的映现。

修心,心正了,事儿也顺了。这便是最实在的修行。用智慧改变生命,用无念代替杂念。这可不是要人们个个都去遁入空门。当然,有些人入了空门,也未必能抛去心头的烦恼,有些人虽身在红尘,却也能活得自在快乐。

修行,无关乎形式,而只注重内心。是身在尘劳也好,心在世外也罢,追求心灵的宁静坦然并不是说一定要脱离世俗生活。佛菩萨都没有贪恋净土的美妙庄严而不辞辛劳地来世间度脱众生,那么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一定要跑到一个什么世外桃源去闭关,从此之后就完全隔断了与尘世的关联。

外部世界并不是阻碍我们获得平静安乐的敌人,只有偏执和欲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降伏的敌人。修行不是逃避,不是在我们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挫折之后去选择躲开麻烦。有修为的人往往是迎着挫折和困难坦然自若地走上去。遇到幸运的事情他们不会得意忘形,遇到挫折困苦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人生。

只想着依靠清净的环境以使自己的内心达到安宁的状态,这是多么自私而可笑的事情啊!有些修行者试图逃开一切可能伤害自己、让自己的心灵产生烦恼的事物,这本身就已经偏离了修行的意义。我们来到寺院,可以是为了欣赏它的建筑,也可以是为了朝拜佛菩萨,对他们表示感恩和崇敬——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当我们拜倒在佛菩萨的塑像面前时,那也是一种交流,你可以说是与佛在交流,但其实是你在与你自己交流,小我与大我的交流,真心与妄心的交流。

如果我们没有了解到这个道理,即便把膝盖跪得生疼,把鲜花水果摆满整个供桌,那么对于心灵的解脱、智慧的觉醒也是徒然。都说学佛修行,其实也是在学做人。因为佛陀实实在在的和我们并无分别,只不过他已经觉悟,能够时刻保持着喜悦、清醒、圆满的状态。而我们这些“凡人”之所以时刻被苦恼、忧愁、恐惧干扰,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彻底消除心头的妄念与偏执。

世间有多少人都把“解脱”二字与生命的终结相联系。仿佛只要这个生命走到尽头,就可以完全没有烦恼与牵绊了。可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活的那几十年岂不是要一直在烦恼与痛苦之中不断挣扎了?这样的活法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解脱不是生命的结束,也并非是在死亡之后来到一个彼岸世界。若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保持一种觉悟的状态。可悲的是,明白道理的人很多,每当他们谈论起自己的心得体悟时总是口若悬河,可他们就是不肯把自己明白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踏踏实实地去践行自己所证悟的道理。

比如,我们经常说“要活在当下”,可到底怎么做才算是活在当下,每一个人自然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很难明确地划分出谁的见解就一定正确无误,能够适用于所有人。我们嘴上说得很好,“我要全然地活在当下”,可是我们具体的做法就不那么漂亮了。我们吃饭的时候想着明天的工作量,我们休息的时候却又在盘算着单位里的哪个人千万不能得罪,工作的时候我们想着目前的任务多么枯燥无味,自己应该什么时候跳槽。结果呢,吃饭时的乐趣我们享受不到,休息时我们的体能得不到补充,工作时的胡思乱想让我们的效率明显下降。

于是,我们抱怨声声,各种不自在。但这种不自在却并不是外力施加到我们身上的。

很明显,上面的那些行为与“活在当下”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其实那也说明妄念随时随地都能生起存在,也间接地说明,修行无时无刻都有应该保持下去,不然就无法对付那随时都能生起的妄念。

活在当下,就注定了不能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真正的修行者不会刻意地逃避人间的噪杂与烦乱,真正有慈心和愿力的觉悟者也不会放弃世间的苦难众生,而过着自己个儿的自在生活。这修行离不开尘世,佛也便是在尘世中而修成。若是离开众生而求觉悟,那算什么觉悟者呢?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便是佛。从字面意义上看一点儿也不难理解:自己证悟了真理,也让别人能够得到证悟,并且这种让别人也获得证悟的行为是圆满无缺的,这就是佛陀,了不起的觉者,证悟了世间殊胜道理的人!

这位觉悟者在证悟之后并没有放弃人间,也没有离弃众生,而是每天穿着简单的粗糙的衣服,托着饭钵进城乞食。之后便对大众说法,把自己证悟的道理讲给世间众生。这其中既有身份尊贵的国王,也有身份卑微的乞丐,既有勇猛无畏的武士,也有能力平平的寻常百姓。总之,各色人等都在佛陀面前接受他的教法。虽然佛陀当时并没有想过“我现在对众生说法,我要利益大众”,可他的一切言行确实达到了这个效果。

也正是因为佛陀的不执着,他才称得上是解脱者。所谓解脱,便是破除了所有执着。你执着善或者执着恶,最后都无法真正解脱。当我们执着于要获得一番成就,要造福众生、利益众生时,我们的心灵就已经被套上了枷锁。诚然,有这样的发心还是很好的。但是,即便是充满良善的心愿,也不要去执着。佛陀说法教化了那么多众生,可他并不执着于这些。这也是为何称他为“无上的觉者”的原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禅理

禅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