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一切执着,不在心灵上自我设限,包容与放下,才是智慧人生的不二法门


人有得意日,必有失意时。人生最大的苦痛也许并不在于一生都一无所有,而在于得到之后的失去、拥有之后的孤寂。若是一直冷清,一直孤寂,一直潦倒,倒也不会觉得怎样痛苦,可人最怕的还不就是自己所拥有的事物不会久长吗?正是因为对“无常”的恐惧,人们总想牢牢地抓紧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有爱情的便渴望此生再不分离,可一旦自己厌倦了这种感情,却又巴不得对方能早早消失掉才好;有权力的都妄图让自己的权势再大些,地位再高些,可一旦遭遇身体上的重大疾病,便希望用全部的财富和权势去换来一个再活几年的机会。

短暂的得到与长久的失去相比,到底哪个更让人痛心,恐怕天下人虽然答案不一,可到底没有人喜欢品尝求而不得、得而永失的滋味吧。人啊,就是一个矛盾体。明明知道一切不长久,还偏偏要什么都挽留。当然,为了感情挽留一下,表白一下,这并无可厚非。可一旦对什么都执着起来,那便是真正地把自己裹进了痛苦的旋流之中,再也不能逃离。

但遗憾的是,人生就是这么变化无常。不管你愿不愿意,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所以,真正能用笑容面对世间苦痛,看淡世间祸福的人,若不是真的有一颗禅心在,那便是彻底的麻木,用麻木替代了对欲望的追求,然后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可一旦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之前苦求不到的东西都在一夜之间聚拢到他们手中,他们便会喜笑颜开,表现得不那么淡定了。而且他们还会渴求得更多,结果就是给自己的身心又套上了欲望的枷锁。

可见,无欲无求不一定是大彻大悟,也可能是一种消极麻木。当然了,欲求过多也不好,心中有求,便生挂碍。可人生在世总需要物质资粮,不然就无法生活下去。所以,欲求适当才最好,这也是一种“中道”。修行者不是不需要物质生活,而是不会让自己灵明的心被物欲吞噬。如果哪个人说自己什么物质欲求都不需要了,这也是一种妄语,——人又不是木雕泥塑的造像,自然需要吃穿,无欲无求也不过是理想中的状态。可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想要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的心灵都不要被物欲吞没,——这确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警醒的事情。只有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执著、自己所执着的事物都在瞬息变化中,我们自然不会被欲望做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是最自由的!

一旦你真的放松下来,沉静下来,你可能都不相信,像眼前这样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状态也是一种修行。或许你还在讶异着,“难道改变心灵的状态就是一种修行吗”,当然,不然你觉得修行应该是怎样呢?像出家老僧一般盘腿打坐积年累月?可惜,如果仅仅是枯坐,那么这对于心灵的解脱了无益处。修行,修心,不过是为着转当下一念,改变心灵的宽度,生命的宽度也会随之增加。

“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这是圣严法师所总结出的人生大智慧,可若是真的践行起来,我想,这条修行之路一定比游览寺院的路要难行得多。

修行难为,可到底也要去做。每日我们都口谈幸福,追逐快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如何获得快乐,却怕是很少有人去思索了。有人把快乐定义为自我个性的放逐,在释放自我中得到快感,全然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如何;有人把快乐视为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富足,所以一旦事业上出现波折、生活上凸现困窘,马上就颓唐不已,似乎全天下就他一个人最最痛苦。

因此,快乐的人生,真的应该有些胸怀去包容万物,看得淡放得下,听着平常,可却不是人人生来就能做到。这个过程艰辛而痛苦,但却能让我们的人生真正幸福起来。正如这拜山之路,一步步走来何其辛苦、疲惫,可真正走进了山门,一颗久而悬着的心倒能坦然放下,之前再怎么艰辛的道路也不觉得苦了。

《心.行》一书作者,马超,2011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哲学。代表作品《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高僧说什么》《优雅就是不着急》《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等。

正所谓“苦才是人生”,当我们认识到了世间之苦,才会想到如何让人生不苦。在苦中改变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人生修行课程中比较重要的那一堂。对于心宽之人来说,眼前的苦,经历过的苦,他不会觉得苦,他会把所有的苦看做是通往自心解脱的桥梁,甚至还会感恩自己所经历、所承受过的痛苦与苦难。

心宽之人,他也必定能放下一切自我执着,不在心灵上自我设限,用包容之心做人,不仅是要包容伤害我们的人,也是要包容我们并不满意的处境,不抱怨,不嗔恨,将人生经营得洒脱又快乐。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那么你也不会再为生活中的各种风波而伤神了,当你真的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变数,这时候的你也是真正自由,真正强大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