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人应该拥有的品质


学佛之人应该拥有哪些品质,才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学佛之人呢?

一、孝顺: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佛教,都重视孝顺父母,很多入门佛子所读的第一部经《地藏经》就是一部孝经。当年饥荒,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将化缘的食物,想供养佛陀,佛陀却让弟子拿回家供养弟子自己的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佛,供养父母的功德,比供养佛的功德还要大。

二、诚实守信:就是跟人说什么一定要去兑现,现在很多人,包括佛弟子,说话信口开河,说了又不去做,这就违反了五戒中的妄语戒,甚至有些人还习惯撒谎,如果撒谎是利益别人倒没什么可说,可恰恰相反,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而撒谎。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我们人生的一大财富,如果不守信,就赢不得别人尊重,最终不仅破戒,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三、心地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佛弟子在人间,应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世世常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善道,我们要时刻关心身边的人和动物,因为万物同体,他们其实和我们是一体的;因为这些人或动物,他们前世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照顾自己的现世和累世父母,这是我们自己责任。

四、宽容:我们身边的人,都是普通人,甚至有些佛弟子,也很难不犯错,如果我们身边人犯了错误,伤害了我们,我们应该宽宏大量,一定要去原谅他们,因为他们都还没有成佛,您不能以佛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也会经常犯错误,只是我们习惯性地选择原谅了自己,而忘记了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去原谅他们,而不能自私自利。如果我们揪住别人的错误或问题不放,我们就等于和别人结了恶缘,在因缘成熟时,自己还得要咽下这个恶果。更何况,我们佛子都知道,世间一切事,无不因为缘,无不因为业力。殊不知道别人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曾经伤害过他们,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原谅别人,就等于我们断了彼此间的恶缘,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五、敬业:工作虽然是世间事情,但我们选择工作,是为了能够孝养家人,是为了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是为了我们这个色身能够生存,只有色身存在了,我们才能够修习佛法。所以我们在工作时应兢兢业业,理应知道,老板付了我们薪水,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回报,无愧于我们拿到手的每一分薪水。

六、节俭: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辈子的福报大小是由累世业力所决定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由定数的,你前面浪费的越多,你后面获得的就越少,而且现在这个世界,贫富分化严重的,你所浪费的一滴水、一粒食物,对某些人,却是生命中所急需的。

七、感恩:我们对别人的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给我们以回报,但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要常记心头,我们时时刻刻对国家、父母、亲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天地万物等,怀有感恩之心,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正常生活和修行。一个懂感恩的人,遇到困难才会有更多的贵人出手,才能遇难呈祥。

八、反省和忏悔:不仅在现世,而是在累世,我们由于无明,由于没有接触佛法不明事理,犯了诸多的错误,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错误,要将自己所修善法的功德,回向给自己累世和现世伤害的人,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在这个人世间做个好人,而且有利于我们消除累世业障,有利于我们广结善缘,有利于我们临终的时候能顺利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九、不搬弄是非,不在背后说他人坏话:我们大部分人在学佛后,还在不停地造口业。我们有时为了显示自己佛学的多好,或为了表现自己,或因为某些见不得人的原因,经常在背后批评或评论别人的不是,有些人甚至无事生非,毫无根据和理由地去指责他人、攻击他人,孰不知,我们这样做,犯下了口业,不仅让我们和他们结下了恶缘,还损害了我们自己的福报。如果我们发现身边的人或身边的佛友有什么问题,我们应基于帮助他们的慈悲心,私下委婉劝告。

十、不轻易找人借钱:我们佛弟子,在没有到无法生活下去的时候或者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不要找别人借钱。如生意做不下去了,这是因缘,该关就关;因为我们命中都有定数,无须借钱去投资,该来的钱财一定会来的,靠借钱去博更多的钱,实在没有必要。而且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绝大部分人利欲心很重,如果有人肯借钱给您,无论多少,他一定是您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省吃少穿,也要尽早筹足钱去归还,而不要欠钱不还,伤害自己的贵人。

我们要牢记这十点,时时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合格,时时改进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学佛之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关于修行

修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修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修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