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命越算越惨呢?


当你将要去求人为你办事,还没见面以前你得动动念头:“他是贵人,是好人,是菩萨化身……乐于助人”你这麽念,他的善性或许就在你与他交谈时,真的显现出来了。你要把善性真的放射出来,激发起周围的善性因素,对方也会报以善性。千万不要激发相反的信息,比如“这人肯定会坑我、害我、逆我、损我……”要是发出这样的信息,你就干脆不要出门,以免麻烦上身!


你的承受力有多大,你的福报就有多大。给你福报之前或许会出现化身——类似灾难的考验。也可以说灾难是福报和功德的化身,正面是灾难,反面是福报,本是同根生,都是业报的孪生子。要让你享用福报之前,得考验一下你的心性、你的觉悟能力和承受力。否则,你一旦受不住,是不是会把福报给糟蹋啦。类似灾难的考验一出现,有些人怨了,越怨灾难越多,每次出现都是灾难这一面。但是福报也是灾难的化身。有人小时候享福太过,总吃好的,导致以后再也吃不下去了;小时候当官,长大下岗了;有人搬新房亢奋,进去就大病一场,有些老人就再也没起来……


有些做父母的孩子几岁就祝大寿,这要不得。尤其在孩子懂事之前,没有一丝必要。有人曾问一位老人:“八十岁生日就值得庆祝吗?”老人回答说:“有时候一个大寿能消耗八到十年的寿命,我不主张祝寿,但人家要给我过生日,我往往很无奈,不得不过。”此时你要平静,谁都可以乐,你可千万别乐(生日可是母难之日,哪里还有庆祝之心?60岁前没有资格过生日)。祝寿不会增寿,假如杀鸡宰羊地杀生、食肉,只会折寿损命,甚至影响后世的寿命、健康和处境。


要记住:“居安思危”呀!在享福的时候,往往会埋下重大的灾难种子。一般地,顺利的时候往往会自满、飘飘然,在得意忘形的背后必定隐藏着悲伤,这就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有人真是好人做尽,就因为爱生气,挫折累累,不明白做了这麽多好事为何命不好。其实:“你做好事,果在将来;你这辈子命不好,挫折多,是因为过去做的坏事多;偿报来啦,又何必当初呢!”


有些人就喜欢夸自己行善,夸完了即时回报掉啦,当下一笔勾销,你还指望什么呢。有的人做完好事后悔了,功德也就回头走啦。心性决定一切,不是事物决定一切,事物是由人去摆布的。


人生规律只会偏袒尊重它的人,“顺其者昌、逆我者亡”,你尊重、你遇到的永远是好事,要做一个真正顺其自然的人,常常给自己输入良性的生命程序。人生有那么多灾难,你愿意早受报呢、还是晚受报?我是选择早受报的,趁年轻体力不错,多承受一点儿灾难还扛得住,小的时候承受点儿灾难、比大了受强多了。何况早来的是考验,晚来的才是灾难;早来的是销福,晚来的才是享福,人称“大器晚成”。如果年轻的时候发达,人家会说你的祖上积德、或你的前世福报大;年老有福才是你自己的功劳、说你修心的功夫高。


有灾难时要做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生欢喜心感恩心。


二要分析因果、看能否找到平衡点。


三保持平静心,也要同时具备警觉心,静观其则变,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四顺其自然,直面当下,“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谁降伏灾难的能力大,谁的福报就大。天黑至极就要转向黎明,人走出灾难极处、必定时来运转。


为什麽命越算越惨呢?因为我们凡夫一说到他将来会好就乐,一乐就消福;算出他有灾就惴惴不安、就担心害怕,灾就增加。算命的道破天机,横插他人因果就会很麻烦;一旦添油加醋,造业就大了,尤其是以此赚钱、邪命自活的,命运都不好。


面对生死要平静。老子讲“出生入死”,人一生下来就进入死道了,从这个门进来,不久就要从那个门出去。上了年纪的人就会有体会——原来人生这麽短,几十年一下子就过去了。


为什麽小时候没脸没皮的孩子长大出息了?老师不明白原因——他心大呀!老师批评他、甚至冤枉他也没感觉,心里平静着呢,心胸宽阔能没出息吗?有的同学让老师说两句,脸一红眼泪下来了,心眼儿小呀。为什麽社会上,男的当领导的多?因为男的心胸确实比女的平均要大一点儿,女人虚荣心重,活得比较累。当然了,近些年女子男性化的好像多起来了,继续努力,看看能否转女成男。


要有大丈夫的心量,对待他人:一要待佛一般。如果你面对最难容忍的人、能发现他的好处,当他是好人,待如上宾,那么你的佛性就出来了,佛就是魔帮他才修成佛的(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你要待得起)。二要当作是自己的镜子,发现别人的缺点时,要能反省自己。遇到别人不守信用时,反省自己是否:“也是说完了话不算数”。


有人问:“什麽是福?”你说:“什麽叫幸福?”幸福的“福”字怎么写?不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吗?告诉你够吃够穿、知足常乐才是真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精神状态,不是物质,物质最多只是产生感觉的道具。


要想时时刻刻拥抱幸福,必须要有一颗安详的心,要能微笑面对你当下的境地。这样,你就是一位永恒幸福的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