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触碰到外尘,才是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道。出离心是来自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如实知道事物和爱恨的本质,无动于衷,指我们不再执著,从执著中出离,以平静的心观察,可以去除执著,这种平静是修行所致。
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禅修的要点,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佛法的开示就是修行,这些只是外在形式。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这是修行之所在,此时,有感官的接触当人们说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时,我们会生气;如果他们说我们喜欢的事,我们就高兴,这就是修行的地方。我们如何修行呢?如果我们只是跑来跑去,想追逐快乐,远离痛苦,如果这样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们仍然无法了解法,这是没有用的。当苦乐生起时,我们如何用佛法来解脱痛苦烦恼?这是修行的要点。
通常人们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们会不开心,例如,有人会说:「不要打扰我,不要打扰我!为什么责备我?」这是自我封闭的人。这正是修行之所在:当人们批评我们时我们应该反省他们说的是实话吗?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和想想他们说的内容,或许言之有理或许我们有该责备的地方,他们可能是对的,通常我们会立刻的生气。如果有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应该努力改正、改进,这是聪明人修行的方式。
混乱的地方才正是让我们平静下来的地方,当我们以智慧观察混乱的外境时,心会平静下来。有些人不能接受批评,他们自大、傲慢,他们会替自己辩护,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有时你的学生或许会告诉你不知道的事,因为你是老师,你听不下去,这不是正确的心态。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非常聪慧。有一次,当佛陀在说法时,佛陀问这位弟子:「舍利弗,你相信这个吗?」舍利弗尊者回答说:「我还没有完全相信。」佛陀赞许他的回答:「非常好,舍利弗,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轻信,在相信或不相信。」
之前,他会敞开心怀去倾听,然后仔细思量那件事情的真相。佛陀为为人师者做了很好的典范,舍利弗的话是真的,他只说他的真实感受。有些人认为,说你不相信老师说的话好像是,在质疑老师的权威,他们会害怕,不敢这样说,他们会赞同老师的说法,这是世人的行为模式,然而佛陀不会生气。佛陀说:「你无须为那些不是错误的事或恶事感到羞耻。如果你不相信,就说:你不相信,这是对的。在这里,佛陀的行为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有时,你甚至可以从小孩子身上学到一些事情,不要盲目地相信权威。
无论是站是坐或是在不同的地方走动,你总是可以观察周遭的事物,我们以,自然的方式,以色、声、香、味等感受或想法来接触所有事物,聪慧的人会去思考。真正修行时,我们不再关心任何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