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经用当时的字体,与时俱进,难免同一字字形不同,导致传承的障碍。近现代以来,人的根器更加不堪,修编出来的佛经是否存在错谬?我们研究唐宋以前的经典,还是以后的经典呢?
宏海法师答:他是这么个意思,有点对经和咒,都产生了怀疑。不过这位同修他这里说到了我们研究什么时候的经典?这个我倒是先挑个小刺儿,请莫介意。为什么呢?因为研究和受持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来学修佛法的,学者是来研究的。我们常讲到学佛法和学佛不一样。如果你是佛弟子,是一个欲在佛法上能够有所受益,以了生脱死,得解脱,成佛道为学佛目标的话,研究有点太泛了。你研究什么?如果非要再抠字眼,什么是研究?一种把玩,一种议论,一种深入地对比考证,类似这样的方法。要记住,我们首先对于经论、经咒,是诵持、受用或者说信受,这是学佛的根本入道法。这个不要搞错了。
至于说你觉得害怕说传承上,说元朝之前,唐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真正的经典已经大量地开始翻译,你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你说好像是元以后,元明清,以后虽然也有翻译经典,但是基本上我们汉传佛教,大乘佛法,在魏晋南北朝,唐朝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把核心的,或者现在我们比较常读诵的,偏有因缘,甚至甚深因缘的法宝,几乎都已经翻译过来,已经备全了。后面虽然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但就是一些边边角角吧,或者一些重复的工作而已了。
所以,在这个上面,我想不必有如此的担心。为什么呢?如果从现实作用来讲,就算放在研究的角度,只要我们义理能够明了,对吧?这部经典呢,比如说有某个词或者字用得不太恰当,有可能在语法上呀,或者说这种起落词上,那不必在意了,我觉得。因为从义理上他没有歪曲原来佛的真义,这就是经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呢,就是说虽然你觉得法法相传中,好像怕中间被耽搁了,被弄错了,那大可不必。现在中国的佛法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印度当时还经过四次经典的结集,其中前三次都是口头传,还没有形成文字,难道这其中,那一错再错,要错多少错呀?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还要相信,或者说我们要仰信,仰仗,一定要决定相信:既然佛能出世,讲法度众生,那么同样,诸佛菩萨还能示现成翻译家,示现成整理经典的,示现成从他方国土里取出伏藏的这种,等等这些都是佛菩萨示现,来保全佛法的正脉法义原汁原味。
我们看三大译经师之首的罗什法师,他在往生的时候说:如果我翻译经典,符合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原义,没有违背,让我圆寂之后舌根不烂。那罗什法师的舌根当时就不烂。现在草堂寺,还有前一任的宏林老和尚,他也舌根不烂,依然现在在草堂寺里面供着,几乎全身的舍利都在那里。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佛法既然流传在世间,我们不能光用人的能力和人的视野来判断和接纳它。我们看不见的人,或者说众生,或者说圣人,或者说护法,我们不知道的事太多了,我们所知的甚少甚少。但是仅仅这一些,也要仰信一定有大圣人示现来保持我们法脉的纯正。这个就不必担心了,这是一个。
二一个,如果你提到研读,基本上现在读的都是唐宋以前的。特别是几大翻译家,像这个罗什法师,还有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法华经》《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品般若经》等等,都是他们翻译的,我觉得不必怀疑,肯定没有问题。
那真正具体要抉择的话呢,我想当然是以古本为上。它有几个线索。一个呢,确实是在这个文献里边,越古越接近当时的原典,所以说以古本为上。再一个呢,是要以权威本为上,就是这些大翻译家,那么大家所共许的这些。再一个就是以它的流通广度,流通本为上,人人皆在读诵,已经流传这么多年了,因缘非常广大,无所不知,也可以。当然你要深入地去一部一部这样地去阅藏的话,那就以乾隆藏为本,乾隆藏比较好看,容易,就是说看经的话,乾隆本就可以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