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四十八大愿——(第29愿)受经普得智辩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于诸经法若受持、若读、若讽诵、若忆持、若解说,悉能获得无碍辩才与智慧。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发现四众弟子或闻佛说法,因业障所蔽,不能快速得辩才智慧;或虽有修行,如周利槃陀伽,却鲁钝无记忆;或如哑羊僧,无能弘宣佛说;或与外道论师辩论,每堕负处, 令佛教蒙羞。击犍椎塔的因缘公案中,善辩外道禁抑僧众不得击犍,即为佐证。所以,兴大悲愿:我成佛时,国中菩萨具无碍辩才,有深广智慧,堪能光大佛教,住持法道,续佛慧命。
这一愿透露开发辩才智慧的方法。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亦云: 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即五种法师注),当获六根清净,显发种种功德。其千二百舌功德,能令持经法师,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此为舌根辩才。其千二百意功德,能令持经法师,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此为意根智慧)。此世间受持《法华经》的五种法师,尚且能开显如是辩才智慧,极乐世界菩萨得阿弥陀佛愿力加被,其受持经法所获辩才智慧,当更为胜妙。
此愿开显得辩才智慧的方法,凡有五种。
一者受持,由阿弥陀佛或诸大菩萨,乃至无情器界授与经法,国中菩萨由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此经法乃佛佛相传之慧命,开发藏性之法宝,伏灭烦惑之妙方。
二者读,看文为读。宜以恭敬心、无分别心去读,如对圣容。从首至尾,一直诵去,要不缓不急,不疾不徐。觉明妙行菩萨开示,有七种情形不宜持经: 所谓心昏散不持,有过犯不持,入不净处后不持,饮酒后不持,人扰不清净不持,有事将作未作不持,心别有记忆不持。诵至纯熟,即于观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则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西方确指》)此为经验之谈,吾人当服膺践行。
三者讽,梵音吟经,有音乐韵律、节奏,能歌咏赞叹,抑扬顿挫,清畅哀雅,感人肺腑,增强记忆力与理解力。
四者诵,背文不忘为诵。古人心清净,记忆力强,如鸠摩罗什,日诵千偈;道安大师阅经,过目不忘;佛陀耶舍暗诵梵筴,翻译《四分律藏》六十卷,一百余万字;龙树菩萨暗诵《华严》十万偈。极乐菩萨契入人我二空,其心清净,犹如雪山,得闻持陀罗尼,其所诵佛经当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偈品。
五者解说,经由读诵经典,理解法义,广为他人宣说。极乐菩萨善能说法,言辞巧妙,常勤演说,利益众生。其所说言,令众悦伏,以智慧力,建大法幢,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为大法将,住胜智境,赫奕慧光,智慧辩才,善根圆满。
彼国菩萨以如是五法开发辩才智慧,吾人亦可步武芳躅,受持大乘经典,诸如净土五经、《华严经》 《法华经》 《楞严经》,每日读诵、礼拜、书写,有机缘为人宣说经文法义,教学相长,师资道合。
又六字洪名乃无上大经王。 一心持名,净念相继,入一行三昧自得辩才智慧。文殊菩萨开示: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菩萨以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即是开发智慧辩才之胜妙方法。
吾辈净业行人,于此浊世,大多智慧短 浅,辩才谫劣,欲兼具智慧辩才,亟须效法极乐世界的菩萨,受读经法,讽诵持说。常常读诵大乘经典,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随分随力弘扬净土法门,如是久久,自然开发般若智慧,显现无碍辩才,俾令正法久住,慧灯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