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无事,身上无病,世上好光景


《小窗幽记》中说道:

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人一辈子,忙乎到最后,都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和逍遥,不是拥有富贵权势,而是身体没病,心里没事。

无病一身轻

俗话说:“无病一身轻。”生过一场大病的人都有体会。

一个人正当壮年的时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恣意挥洒着生命力,但是一旦步入老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才明白“身上没病”是真正的幸福。

古人还有一句文雅的话,“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东山再起的资本是身体得行,经得起折腾。

所以你要记住:

“有啥也别有病”,健康才是宝,其它都是身外之物。

健康是一种淡泊的生活方式

亦舒有句名言: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所以,不要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只顾努力但透支健康的你。

唐代诗人罗隐有一句诗:“得即高歌失即休。”

人生有失意,有得意。

得意的时候,朋友多,应酬多,饭局多。人生得意须尽欢,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哪有心思顾及到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有可以享受的物质,却没了享受的能力。

这时候你才能明白:健康是生活的本钱。

无事是贵人

心上无事,就是心无挂碍。

宋代法演禅师有一首诗: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

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活得累的人,心里装着不喜欢的事;更累的人,是今天装了明天的事;还有些无可救药的人,装了好多不该装的事。

所以“心上无事”指的不是把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的那种没心没肺,而是指心不被生活中的琐事征服,在忙忙碌碌中还能保持心态平和,心灵自由,实际就是心无挂碍的意思。

心里无事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悠闲不是懒惰,而是从容不迫,若有所思,不因生活忙碌而迷了心神,忘记了品尝生活的真味,把握生活的真谛。

林语堂说:

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心上无事,就是过好当下

古人云:“心中无事一床宽。”

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经劝人要做到心中无事,认为这样才能生活得心情舒畅,轻松自然。他有一首诗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保持一种达观乐天的心态,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心里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

心中无事其实就是沉静下来的心态,是从容的生活态度

过去的事无法挽回,后悔遗憾都没有用;将来事情无法预测和把握,过早地为未来作各种谋划也难以随顺人愿。只有把握好当下的生活,你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因此,当你不再为过去或将来的事去唉声叹气和饮食无味的时候,你才能心无杂念,从而过得舒心开怀。

一个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烦恼,绝对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婚恋失意、丧亲之痛、怀才不遇、生离死别等等各种人生的磨难。这些令人烦心的事经常会让人难以开怀。

不要妄求,不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愿望而放心不下;活在当下,不为过去的事后悔,不为将来的事焦虑;遇到别人中伤,学会忍辱宽容,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请记住:真正的幸福是身上没病,心上没事,世上有好光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