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众认修行的六大法门。


“止”是止于一念,先要止于起心动念的分别心,于不乱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剖析、知道,而不是计较、执著。也便是掌握现前的一念,于能、于所作意思惟,探究解决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由此正行安住而生起身、心轻安。 “观”是运用思维发挥才智;发觉其所知道的有多少是自我意识?于道的层次有多高?也便是于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周遍寻思。这些运作都不离五蕴的改变。

作为念佛人,咱们很往常,吃饭、睡觉、念佛,往生西方,很往常;可是咱们所念的这句名号很深邃,深邃在南无弥陀佛那个地方,他超发殊胜之愿,十方诸佛菩萨的愿都不能跟四十八大愿比较,通过兆载永劫的修行成就了难以想象的六字名号。

一、发大心

学佛首要在发心,这个心要发得无边之大、无量之大。心量越大,得到佛法的利益越多,不发大心,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古人所谓;“量大福也大,越贪越没有。”发心要正,不发正心,则得不到实果。发心是因地,因地不正,果遭纡曲。

佛经上说:诸佛如来因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发菩提心,由菩提心而成正觉。佛法是讲因果的,发成佛之心,才干得成佛之果。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间,取法其间必得其下。”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土,在佛教未传入我国的两千年前,就有了儒家文化,指出了许多非常好的为人处世的办法,比方:“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也是把“正心”摆在了第一位,说明了发心要正的重要性,所谓“正而不邪”。

省庵祖师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劝发菩提心文》的书,专门介绍了八种发心的不同,即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也便是说:咱们学佛以发心最为首要,发心宜正不宜邪,要真不要伪,宜大不宜小,要圆不要偏。只要发了真实的圆满广阔之心,才具有了学佛修行的资本。不然的话,漏囊渡海,无有是处!所以,发心以及发什么样的心,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必须知道,反省自己。还没有建议大心的同志,请您不要错失这千载一时的机会,就从现在开端建议。有了这个基础,咱们就能够去探究第二步学佛修行的道路了。

二、定主旨

学佛主旨,首在开才智,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六道苦海,了二种生死。不受世出生间全部苦厄。所谓成佛,便是成大才智,梵语般若波罗密。由于般若方可度登对岸,所以开才智,乃成佛仅有法门,舍此别无二法。

学佛贵在自求自修、自除烦恼、自开才智、自成佛道。求佛只如问路求医,走路吃药,还在自己。所以梵学考据,只如地图和药方,与本病并不相干。学佛是学习与佛无二无别,同一没有烦恼,清净安闲,不是变一个佛。

学佛目的在断全部苦,得终究乐。而欲得终究乐,就在开才智,求才智在定,得定在于修法。方针主旨既定,中途方不疑退,学得办法之后,一门深入,此生必可成就,不管你修净土禅宗密法,都要同此目的,同此主旨。

三、明修义

修行修什么?众生本来是佛,本来不必修,因委屈而起无明之病,要康复本来面目,所以叫做修。不然叫做制作,不叫修补。

修心与修补物品不同,修补物品需求工具,而修心还是靠自心,以妄心批改妄心,至心不行得,光明安闲,起全部妙用为止。

修行便是批改自己的行为,于全部行住坐卧之时,检核观照自己,在佛堂打坐,或者诵经、念佛、礼拜,都仅仅一时的,而修行却是在于不时。

以般若观照自己,观人间全部皆平等,此便是大心,观自己本体与佛不贰,此便是正修。

不管何宗皆以净土为归,或念阿弥陀佛以净其土,或参禅修密以净其土,明心见性后,方入正修。不然劳而无功,终究退转。所以在未明心见性之前,都是走的委屈路,可是,这个委屈路跑多了,脚跟就硬了,等到开悟之后,去除习气就更加容易了,因此,这个委屈路还是要走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求正法

佛陀说法都是应机施教,以去除众生的执着为目的,教法如药没有好坏之不同,能看病者为良药,若反而执着教法,这就不免过错了,如《金刚经》云:“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况且非法?”不行不知。

欲求正法,先得求师。求师不行情面用事,比方药不对症,即当变换,千万不行牵强。假如参禅多年,不见功效,能够改修净土,念佛到一心不乱后,自可明心见性,得大受用;或修净土多年,不见功效,即可改修密宗,至证三昧后,回头再修净土,则定有掌握。若办法不对,还死执要修,便可贵利益。此事决择在师,当老师的应该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广论》说:“接近善知识,便是接近诸佛。”古人说:“有佛出生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忧。”此法便是正法: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五、示要诀

凡夫与佛,本体不贰,仅仅不明因果,未达果觉之位,才叫凡夫。然此自性与佛毫无区别。只要一觉,便是对岸。为何不觉呢?便是咱们起心动念都在梦想执着。《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所以,咱们不起梦想、不起心动念的当下,不生执着而又清清楚楚的,这便是没有业、没有罪的当下。常常作这种自我觉悟,今日有这样的因,将来必定会得这样的果。久久纯熟,功夫才干上路。照见五蕴皆空,心净无染,自然法喜充溢。

日常日子当中,待人接物,仅仅随缘敷衍,善恶分明而不起我见,常与自己脾气斗争。我见便是执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我见不除生死难了,断我见破见思惑,才干够了脱分段生死,证阿罗汉果。所以佛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行信。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情为我爱,转而疏之;见为我执,解而空之。时刻一长,自得安闲。

观察人间不管千万种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还抵不过我一修;而千万个修,又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当知众苦只因不觉,极乐无过明心。《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全部苦厄。”又云:“能除全部苦,真实不虚。”照便是觉照之意。

可是,咱们习惯于流浪、习惯于梦想执着,有时仍然会忘掉观照自己,或者虽然记起而又力不能转,这需求一个进程,一个从生到熟,游刃有余的进程,直到随缘不变,不变又能随缘,方为终究。

六、防诸病

1、勿苦修,凡是破坏身体不知用心的,都不是佛法,佛以得大安闲为主,若心不能安闲,而又破坏身体,这是决对过错的。

2、勿怨修,修之本意在解脱得安闲,如因怨而修,则嗔根难拔,故当解说,使之得定开慧解空,入欢喜地。

3、勿盲修,盲修瞎炼世人最多,得一正法如理如量地修下去,直到明心见性,方不盲修。

4、勿压修,也便是不要硬求死定,压住妄念不起,如石压草,石开草长,虽得定于一时,但流弊于日后。

5、勿贪修,这是说不行以见法即求,见师就拜。假如得一正法,应当一门深入,不行朝三暮四,三心二意。以上所提的几个学佛先决条件,假如都具有了,那是再好不过了,现在就能够上路修行了。假如还不能具有,那么,也不要太伤心,就从现在开端,也并不算晚。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关于修行

修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修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修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