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理的经典名句和语录


【禅理】

梵语dhya^na,巴利语jha^na。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思惟修习、弃恶(舍欲界五盖等全部诸恶)、积德行善森林(以禅为因,能生才智、神通、四无量等积德行善)。幽静审虑之意。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幽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平等之状态。禅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意图及思惟对象则各异。禅及其他诸定,泛称为禅定;又或以禅为一种定,故将修禅沉思称为禅思。

盖佛道修行之纲要为戒定慧三学,持戒清净始可得禅定幽静,禅定幽静始能得真智开发。因禅定为释教之主要修行,故大小乘经论皆广为说示之,而其品种亦繁多。在阿含及部派释教,将禅以寻、伺、喜、乐之有无,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种。色界四禅天乃修四禅者所生之处;为生于四禅天而修之四禅,称定静虑;生而即有,先天所得之四禅,则称生静虑。又有漏静虑与无漏静虑混合共修,谓杂修静虑,俱舍论卷二十四建议此乃限于阿罗汉或不还果位者所修。

于大乘中,禅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即禅波罗蜜(禅定波罗蜜、静虑波罗蜜)。乃菩萨为获般若之实智,或为得神通所修者。关于菩萨之禅波罗蜜之修相及静虑之种别,可见之于诸经论,如菩萨地持经卷六及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等载,禅波罗蜜有九种相:(一)自性禅,又作自性静虑。指静虑之自性,行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心一境性;或指由观心之自性所得之禅。(二)全部禅,又作全部静虑。为摄尽自行化他全部法之禅。(三)难禅,又作难行静虑。难修之禅之意,为利益无量之有情,舍去禅定之乐,还生欲界,甚至依止静虑,证悟无上菩提。(四)全部门禅,又作全部门静虑。门乃收支之意。全部禅定以此四禅为门,而自此出与入。(五)善人禅,又作善士静虑。不爱着禅定之乐,而与四无量心俱行之禅。此乃具有殊胜善根众生所修,故称善人禅。(六)全部行禅,又作全部种静虑。摄尽大乘全部行,故称全部行禅。此有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积德行善禅、名缘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等十三种。(七)除烦恼禅,又作遂求静虑。除掉众生种种苦恼之禅。(八)此世他世乐禅,又作此世他世乐静虑。使众生得现在、未来全部快乐之禅。(九)清净净禅,又作清净静虑。已断尽全部惑、业,得大菩提果,故谓清净,此又分为人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甚至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等十种。以上唯菩萨所修之殊胜禅,称九种大禅。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载,成就静虑波罗蜜有五种相:(一)摄诸善法,令之不散。(二)常愿摆脱,不执着于二边。(三)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四)为净法界,蠲除心垢。(五)为断众生烦恼底子。此乃说明菩萨修静虑波罗蜜时所期之意愿。

法华玄义卷四上载有人间禅、出人间禅、出人间上上禅等三种禅之说。其间,出人间上上禅复分为九种,即九种大禅。对此,出人间禅有如下四种禅:(一)观禅,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全部处等,皆为观禅。即观照不净等境相之禅。(二)练禅,如九次序定。即锻炼有漏之禅,使其成为清净之无漏禅。(三)薰禅,如师子奋迅三昧。即薰熟诸禅,使其灵通无碍、转变自在。(四)修禅,又作顶禅。即顺逆自在,超入超出之逾越三昧。以上之四种禅简称为观练薰修。其间以修禅为最殊胜。又同书将底子旧禅、练禅、薰禅、修禅、九大禅等比喻为乳甚至醍醐等五味,而称四禅、四无量、四无色等三种禅定为十二门禅(露台宗仅言‘味等至’为十二门禅)。此十二门禅为人间禅中之底子味禅;对此,露台宗以六妙门、十六特胜、透明禅(又作透明观、透明观禅。通观息、色、心三者,使之洁白,又得六通与三明之四禅、四无色、灭尽定等九者)为人间之底子净禅。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集全部法品谓,禅分四种:(一)声闻悟‘人无我’之理,所修之‘愚夫所行禅’。(二)菩萨悟‘法无我’之理,而调查其义之‘调查义禅’。(三)逾越思虑及别离,心不起效果,立即如实悟真如之‘攀缘真如禅’。(四)入如来之菩提,为众生而显示其不行思议效果之‘诸如来禅’等。此外,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载,禅可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上禅等五种。注维摩诘经卷九举鸠摩罗什之说,谓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外道禅三种。

我国各宗派均各依其教理而修禅定,另亦有行菩提达磨所传之禅。后者系源于楞伽经等之思维,建议‘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其主旨在于阐扬经典以外,释尊以来以心传心之法。意即不依经典文字,专以坐禅及棒喝等办法,令众生悟其原本面目。此即禅传入我国后所建立之禅宗。唐代有牛头禅、北宗禅、南宗禅等门户;这以后,南宗禅曾盛极一时。至临济、曹洞等宗,则各有其独特之宗风。依此,宗密分唐代之禅宗为三派(禅三宗):(一)么息妄修心宗,谓不顾外境,藉观内心,以灭除妄念之宗。(二)泯绝无寄宗,建议凡圣等全部法如梦如幻,而达于‘无’之智亦不行得,故心无所寄,而原本为无;体达此理,即得摆脱。(三)直显心性宗,体达全部现象之空、有悉为真如本性之宗。

又宗密自教禅共同之态度,而建议菩提达磨所传之禅为最上上禅,或称如来清净禅。但建议教外别传之禅门祖师认为称号达磨所传之禅为如来禅并不恰当。盖自中唐以降,达磨禅为祖师传祖师之禅,依之则可谓祖师禅;又称为一味禅,意为纯粹之禅。而将宗密所立,贬为如来禅、五味禅。又祖师禅之徒,将诸善万行悉贬低斥责为有相,然亦因此发生反动思维,而有事理双修、禅净共行之建议。

禅宗各派有互评宗风者,如临济大慧宗杲批评曹洞宏智正觉固守默念不动之禅风,缺乏活泼锋利之效果,乃为一种默照禅;而宏智则批评宗杲之禅风为滞于公案时间之看话禅。宋末时,以坐禅等待开悟之待悟禅盛行,然宏智及日本之永平道元均教诫此风,认为坐禅即为佛行,乃是第一义。又如木头愚痴坐禅,唯默但是坐,心肠未开者,被评为痴禅。

这句出金刚经:全部相皆是虚妄;全部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关于爱情:夸姣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接触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由于遥不行及,充满幻想,却难以了解。真实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建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一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仍然在憧憬。

关于日子:如果人不执着人间的全部物质功利,就不会被物质功利所控制;正由于人寻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全部皆流,无物永驻。凡人便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触,由于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全部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许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佛的许多境界需求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求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行说!佛陀有这么多经文,这么多语录便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便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晰这句佛家禅语:有的事可说不行做,有的可做却不行说,有的既不行说又不行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我们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行说,生生亦不行说,生不生亦不行说,不生不生亦不行说,生亦不行说,不生亦不行说。有因原因,亦可得说。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华!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全部,这句话基本要论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别离,同样是执取而不放。全部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发生的错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发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缘由联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此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根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禅理

禅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