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的次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佛法修行次序,各种经论都有相应的教示,按理说应该遭到重视。各种复杂的前史、社会环境等等原因,好像很多人喜爱“顿教”或者“彻悟”,当然这是对根机相对“利”的修行者而言。假如根机不利,或者按惯例性而言,还是厚道些,墨守成规地一步一步的修学比较妥当,特别是初学者。对于修行次序,以下引《瑜伽师地论》一段,可提供参阅:

《瑜伽师地論》卷92:“又诸苾芻看护诸根,有惭有愧,由是因緣,恥於恶行,修习妙行。修妙行故,无有变悔。无变悔故,发生欢欣,此为先故心得正定。心正定故,能见照实。见照实故,明及解脫皆悉圓滿。当知是名修行次序。”

以下略为解释:

自开端的“看护诸根”(主要指“根律仪”,防护六根之意)之后,这儿应该要特别重视的是“惭”和“愧”二字。经论中常常将“羞愧”用来比较人类有别于畜生,反过来说,假设人类没有“羞愧”之心,那与畜生无异。(注:惭是对自己德学浅陋,做一些不好的行为,有一种悔恨之心,正因常怀惭念而能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恶受人讥评,生愧心而止恶。)

有“惭”和“愧”之后,就会“恥於恶行,修习妙行”。所谓“妙行”,也便是“善行”,比方“戒律”的行持等等。凡夫习惯于“恶行”,导致恶性循环,自己遭受痛苦,也让他人乃至整个社会一起遭受痛苦。比方一些公共场所,有些人就能在广众之下吐啖、大声喧闹等等,最难忍的是公共厕所,这是为什么?由于他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羞耻心”,不“恥於”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的影响。

假如一个人常行善事(妙行),不做亏心事,这种人生可谓是“无悔”的人生,常常随同自己的也会是一种“心安”状态。从而,就会常生“欢欣”心,便是常说的“法喜充溢”。那么,咱们的心也变得很安靖(正定),由此发生“能见照实”(才智)。举个简略的例子,咱们在教室上课,假如教室环境很好,班上的同学也很调和,法师讲课也很风趣、浅显易懂,内容也合适自己所学,那么,咱们自然就会生起一种欢欣心来学,这时就会有一种古怪的现象,便是咱们坐在下面时,心会很“安靖”,很投入。我常常会有这种感触,假如我喜爱听的课,坐那里半响不起来也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内心会有一种很安靖的感觉,这便是发生“禅定”的条件。

经论中为什么常常会说“由戒生定”?由于假如持戒(妙行),就会很安泰,既使有犯戒的行为,佛陀也开许悔过,“悔过者得安泰”,不像有些人认为持戒、犯戒是一件很恐惧的事。如此,在安泰的基础上,是很简单发生“禅定”的。假如一个人常在悔恨中,常在不安中,那是不太简单进入“禅定”。所以戒行,是开端修学的关键,当然首先要有“羞愧”二法的条件下,才会有动力改动自己,也才会真实认识到修行佛法的重要性。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佛陀说法,长于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佛陀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全部佛法都是疗治众生身心疾病的良药,正如百川汇归大海,原同一味,只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因而佛陀不得不开设权实之教,乃至有先后次序之别。例如将佛法分为五乘,即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机众生的需求而依次施设的修行法。

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陀依序为人乘者说受持五戒法,可脱离三途而生人道;为天乘者说修十善法,可生天界;为声闻乘者说修四谛法,可脱离三界而成阿罗汉;为缘觉乘者说修十二缘起法,可脱离三界而成辟支佛;为菩萨乘者说行六度法,可越三界二乘的境地,得无上终究的成佛果位

换句话说,明缘由果报轮回转生,受持三皈五戒,奉行十善法,这是人天乘者;理解生老病死的缠缚,对人世生起厌离,希求了生脱死,依四谛法修行,这是声闻乘者;比声闻乘利根,无须闻法,但观十二缘起,即可靠自力醒悟,这是缘觉乘者;了解自己与他人同体共生,不但自求摆脱,更发大菩提心救度全部众生,活跃修习六度,愿为众生作马牛,愿拔众生之苦,施予众生高兴,这是菩萨乘行者。

人天乘是恋世;声闻、缘觉乘是出生;菩萨乘是入世而不恋世,出生而不独善其身。五乘佛法以人天乘为基础,次序进趣于大乘而直达佛乘,所以人天乘是佛乘的初阶,而佛陀出生的真实意趣,主要在化导众生由人乘直入佛乘。行者若依五乘佛法循序渐进修行,必定能够证得与佛同样的真如法身。

此外,初学佛者想要进入佛法堂奥,亦可从信、解、行、证四个次序来实践佛法。

信:便是崇奉的意思。《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人生的苦海里,唯有依靠崇奉的大愿船,才干安定地从存亡大海的对岸,抵达涅槃的对岸。崇奉的重要,好像树木的底子一样,依靠崇奉为根,在佛法中修福修慧,不但可奠定人生的根基,更能抵达摆脱的境地。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全部诸善法。」发心学佛的第一步有必要要皈依三宝,这是崇奉的确定。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若不皈依三宝,则无缘受用。其次,从发心崇奉到终究证悟,尚有解、行的修学进程。

解:便是慧解。《大毗婆沙论》说:「有智无信,增加邪见;有信无智,增加愚痴。」决心具足之后,接著有必要对佛陀所教导的全部义理,生起胜解。唯有理解佛陀所开示的教理,才干使决心愈加坚固,才干由崇奉发生力气。

行:便是修行。佛经云:「虽有多闻,不制烦恼,不能自利,徒无所用。比如死人,著金璎珞。」有了深入的信解之后,更要力行实践;一个信解多闻而不能实践佛法的人,好像死人穿上华丽的衣服,是毫无用处的。因而,学佛要「解行并重」。

证:便是印证涅槃摆脱,这是修行的最后目标,也是证悟的最高境地。在佛法中,修证是个人的工夫,他人无法代替分毫。有一分修证,就有一分体验,假如只在理论上「说食数宝」,或是「随声附和」,终难证悟,唯有透过实践力行,才干掌握佛法的真义。比如牵引一匹饥渴的马到水源处喝水,假如马不开口,只要饥渴而死;同样的,佛陀的全部言教,是引导众生通往真理的罗盘,除了如是信解,更要如是行证,如此才干受用到甘露法水。什么是不生不灭、远离倒置梦想的境地?唯有亲自参证,实践修行,才干体悟。

佛陀的全部教法,都是修行实践的依据。除了上述五乘佛法的修行次序、信解行证的修行次序之外,戒定慧三学的修行次序、闻思修三慧的修行次序、止观双修的修行次序、四禅八定的修行次序、境行果的修行次序,以及五停心观的修行次序等,也都是得度之道。这些修行次序都是为了引导众生从烦恼的对岸走向醒悟的对岸,从漆黑的阴谷走向光明的大道,从污秽的世界走向清净的佛国,从迷执的凡愚走向摆脱的圣道,全部众生能够照实奉行实践,最后终能证悟得度。

所以咱们学习佛法,必定要闻思修。听闻佛法,然后思维,最后要落实到行动上面加以改正。这个便是修学佛法一个大的次序,叫闻思修。

大乘的道跟小乘的道一样,分为五个阶段:资粮位、加行位、见位、修位、无学位,或者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这五个部分又能够分红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佛;第二个是圣菩萨,圣菩萨有两个道:见道和修道;第三个是凡夫菩萨,凡夫菩萨也有两个道:资粮道和加行道。只要这三个阶段:凡夫、圣菩萨、佛。而“菩提道次序”的整个内容,便是讲如何从没有入道至入道,到最后成佛,涵盖整个修行的次序。其间讲“未入道”,是说还没有入佛门,就现已开端修“菩提道次序”了。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的确是这样。

“菩提道次序”并不是说要入了佛门之后才修,而是在对佛门感兴趣开端就要修。为什么这么说?“菩提道次序”的整个修行内容有十个所缘,其间第一、第二个所缘的修行阶段,讲得便是还没有入佛门,第三个所缘的修行,才正式入佛门。

到了生起中士道的、也便是第五个所缘的时分,才真实地入了出生间法的门。

到了任运生起菩提心、也便是第六和第七个所缘修行圆满成就的时分,才真实抵达信位,或者叫信解地,其他地方叫信解地,也便是资粮道。六波罗蜜的修行,实践上便是修资粮道。

到了“菩提道次序”里边所讲的止观双运的时分,才进入了加行道的修行。生起止观双运,以空性为所缘而修行,生起这种止观双运的三摩地的那一刹那,就算是入了加行道的暖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我姐姐的姓名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剖析完我自个的姓名,我给我姐也剖析剖析,那个素我俩是相同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样说,那我就想,青出..

18日刘素青大姐打电话叫我到她家,我看到她体能比二周前虚弱了很多。我问她:姐你要往生了吗?她说:是。下午一点,她的家园黑龙江省双城的助念团来30多人。大姐坐起来,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三皈五戒仪式在寺庙或者安静的地方可以举行皈依的仪式。没有这个条件,你可以自行在佛面前行皈依礼。因为皈依是心的皈依,就算没有人证,但佛却是无所不在、全知一切的,只..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

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相应(手结印、口诵咒、..

《大乘起信论》白话马鸣菩萨造梁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明憨山德清禅师直解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我以生命皈依那穷尽十方的,具有最殊胜意业的正遍知者;其身业..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现在善根回向,愿获得普贤菩萨殊胜的行愿。既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样随喜、赞叹,我们的贪心、欲望就生起来了:“我今天把所有的善..

一门精进最好。一个人真正的成功,靠的是一门精进!一个医生的成名、成功:他是专家。一个普通科医生什么都能看,什么都看不好,最后全部转专科,那你说能成为一个大的专家..

关于修行

修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修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修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