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苦,人生皆苦,苦苦、坏苦、行苦


佛法佛经里,有关苦的词语很多:一切皆苦,人人皆苦,众生皆苦,苦海无涯,苦海无边,有漏皆苦,出苦无期。把人人都说得苦哈哈的,似乎人的一生除了苦,什么都没有了。

但佛法里的苦是真实的,是每个人,所有人的实际状况。每个人都是苦的,人生皆苦;一辈子都是苦的,苦海无边;人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人人皆苦。

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有的时候,有的人并不痛苦。有的时候,自己感觉活得很快乐,很舒服,不苦的。人的一生看起来也不尽是苦的,也有很多快乐。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很幸福的。有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拥有了世间能拥有的一切,也很满足很快乐的。看起来不是人生皆苦,也不是人人皆苦,难道是佛经记载有误,佛法有错。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佛法,首先就要学会转向。转向自己的内部,这是学佛关键的第一步:学会向内看。就是要学会转向自己的内部,转向自己的内心。如果没有这个转向,我们就学不到佛法,就会与佛法擦肩而过。即使我们学了很多与佛法有关的知识,看了很多佛经,拜访了很多师父,听了很多讲解,甚至进行了很多禅修练习,耗尽毕生努力,也会是一场空,白忙一辈子。

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是要转向自己的内心,首先学会察觉自己的内心。看看它是怎么运作的,是怎么变化的,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变化的。自己的内心每天都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自己的高兴、快乐、舒畅是怎样出现的,自己的烦躁、痛苦、郁闷又是怎样出现的。同样的一颗心,为什么既能给自己快乐,又能给自己痛苦。这样,才是真正踏上佛法学习之路的第一步。

通过对自己内心的观察,仔细的觉知,就能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化有三个特点:一、在不断变化;二、循环往复地变化;三、不受自己控制。

每个人都可以认真的观察自己的内心变化,特别是时常感觉自己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脾气暴躁、情绪无常、失眠多梦、抑郁症强迫症,也就是觉得自己有很多烦恼,有很多痛苦的男女,更应每天花一些时间,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化。对这些变化,还可以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再与上面我所说的心的三个特点对比,看看是不是那样的。

佛法上的苦,是指每个人内心的苦,是内在的苦,不是指外在的苦。外在的苦只是每个人内在的苦的投射和表现的具体形式。由于每个人内心的变化都是相同的,都有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使得每个人的内心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能恒定,没有停歇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变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这也就是成年人为什么越来越烦恼痛苦的原因。佛陀正是觉悟到了每个人内心的这种变化,所以才发出怜悯的感叹:人生皆苦,人人皆苦。

佛陀为去除每个人内心的痛苦,去除天下所有众生内心的痛苦,就为我们讲解了很多的去除这些痛苦的方法,这就是佛法。这些方法记载在不同的经文里,这就是佛经,包括我们日常能读到的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等等。

苦是佛法存在的基石,正因为有苦,才有佛法。佛法就是因人世间有苦才产生的,才存在的,才延续下来的。没有苦,就没有佛法存在的必要。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禅理

禅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