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的苦,人生皆苦,苦苦、坏苦、行苦
在佛法、佛经里,有关苦的词语很多:一切皆苦,人人皆苦,众生皆苦,苦海无涯,苦海无边,有漏皆苦,出苦无期。把人人都说得苦哈哈的,似乎人的一生除了苦,什么都没有了。
但佛法里的苦是真实的,是每个人,所有人的实际状况。每个人都是苦的,人生皆苦;一辈子都是苦的,苦海无边;人人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人人皆苦。
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有的时候,有的人并不痛苦。有的时候,自己感觉活得很快乐,很舒服,不苦的。人的一生看起来也不尽是苦的,也有很多快乐。有的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很幸福的。有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拥有了世间能拥有的一切,也很满足很快乐的。看起来不是人生皆苦,也不是人人皆苦,难道是佛经记载有误,佛法有错。
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佛法,首先就要学会转向。转向自己的内部,这是学佛关键的第一步:学会向内看。就是要学会转向自己的内部,转向自己的内心。如果没有这个转向,我们就学不到佛法,就会与佛法擦肩而过。即使我们学了很多与佛法有关的知识,看了很多佛经,拜访了很多师父,听了很多讲解,甚至进行了很多禅修练习,耗尽毕生努力,也会是一场空,白忙一辈子。
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是要转向自己的内心,首先学会察觉自己的内心。看看它是怎么运作的,是怎么变化的,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变化的。自己的内心每天都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自己的高兴、快乐、舒畅是怎样出现的,自己的烦躁、痛苦、郁闷又是怎样出现的。同样的一颗心,为什么既能给自己快乐,又能给自己痛苦。这样,才是真正踏上佛法学习之路的第一步。
通过对自己内心的观察,仔细的觉知,就能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化有三个特点:一、在不断变化;二、循环往复地变化;三、不受自己控制。
每个人都可以认真的观察自己的内心变化,特别是时常感觉自己头昏脑胀、无精打采、脾气暴躁、情绪无常、失眠多梦、抑郁症强迫症,也就是觉得自己有很多烦恼,有很多痛苦的男女,更应每天花一些时间,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化。对这些变化,还可以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再与上面我所说的心的三个特点对比,看看是不是那样的。
佛法上的苦,是指每个人内心的苦,是内在的苦,不是指外在的苦。外在的苦只是每个人内在的苦的投射和表现的具体形式。由于每个人内心的变化都是相同的,都有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使得每个人的内心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能恒定,没有停歇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变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这也就是成年人为什么越来越烦恼痛苦的原因。佛陀正是觉悟到了每个人内心的这种变化,所以才发出怜悯的感叹:人生皆苦,人人皆苦。
佛陀为去除每个人内心的痛苦,去除天下所有众生内心的痛苦,就为我们讲解了很多的去除这些痛苦的方法,这就是佛法。这些方法记载在不同的经文里,这就是佛经,包括我们日常能读到的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等等。
苦是佛法存在的基石,正因为有苦,才有佛法。佛法就是因人世间有苦才产生的,才存在的,才延续下来的。没有苦,就没有佛法存在的必要。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既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例如我们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