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极乐世界?


佛经中的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空中飘着花朵,河流可以在空中旋转,有一座七宝池,里面的水随人心意,或暖或凉或高或低;

西方极乐世界树木高大,甚至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都长,树木之间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的世界的景象,能知过去未来;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住的房子可以在地上,也可以在空中,可以是茅棚,也可以是宫殿的样子,总之想变成什么样就可以变成什么样;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人,都是上善之人,相互之间没有尔虞我诈,都是用真心对待;

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鸟都会讲说善法,能让人早日达到更高的境界修行的人有的在地上、有的在空中飘浮;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想吃饭,饭就会出现在面前,所谓百味饮食,吃完了不用刷锅洗碗,自然清静,不吃饭也不会感到饥饿,总是精力充沛的样子;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所有人长得都像弥陀佛一样,没有区别,没有男女之分,个个清静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国家、领导,只有师生关系,阿弥陀佛是老师,其他人都是学生,去了那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是自己的师兄、学长,有问题可以直接请教;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在七宝池中有着朵朵莲花,数都数不清,那些都是其他世界即将化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志,如果那些人中突然有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么那朵莲花自然就枯萎了;

西方极乐世界中,有着我们生生世世的亲戚朋友,当我们到了那里,他们也会问我们当初那一世,我劝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肯来,现在来了,觉得怎么样?,也有人会说那会你还告诉我来西方极乐世界,可最后你自己退心了,现在这么晚才来。

极乐世界存在吗?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佛经上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

比如当我们要告诉一个孩子不能去喷电源时,我们会说电源不能碰,碰了以后触电,会烧伤,烧手什么的。可是,电源并不是不好。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不能用手随便去碰这个电源。有时候我们和孩子说的时候会这样描述:这个电源,你不能用手去碰他,碰了他会变成动画片里面的大灰狼,巫师,很可怕的那种,这时候,孩子就会想,如果碰了我会变成那个讨厌的巫师,大灰狼,我才不干。就不愿意去碰了。就因此佛法里提到地狱天堂,犹如是类似这样,说你就不要碰这个,碰了会怎么样,会受到什么惩罚,会下地狱;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好处,这样做可以到极乐世界。佛法也必须要提供这样的不同的方式来比喻,让大家去明白,用一种比喻的方式去明白。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的话,那我们就把学佛变成了进入这比喻里面,就一直在为了去极乐世界而走,这时候我们为走而走,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去什么地方,这是很愚痴的。

佛经记录的是佛陀对人生、对宇宙、对自然法则的探索和思考。佛经留给众生的是观察宇宙真理,开启智慧,明悟自心的方法。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净土,劝人念佛往生彼国,但稍为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人逃避这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极乐世界存不存在重要吗?

极乐世界存在又怎么样?不存在又怎么样呢?这是目前没有人能验证的一个迷,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心中有了佛的教诲,会过的十分快乐;因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乐。请问,假如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我们这一辈子信奉佛,会损失了什么呢?我们不但没有损失,还学会了用智慧的佛法培养智慧的大脑,实现智慧的生活。如果极乐世界存在,那我们信佛,学佛,遵从佛的指示,从而往生到了极乐世界,那不是赚到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