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一)


内容简介

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第一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包括如何辨别善知识,如何依止上师,闻思修的内在关系,正念的训练,止观,回向,等...

自从《次第花开》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了解希阿荣博堪布,并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向堪布提出各种在生活及佛法修行上的疑问,希望得到指导。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常见疑问,因此我们对这些本自独立的问题进行了编辑和归类。

《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书中大部分问答为首次公开发表,以前在媒体采访或通过菩提洲网站发表过的部分内容,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调整,问题是老问题,回答却有新内容。

第一辑和第二辑主要阐述佛法能带给人们什么利益,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三辑中,围绕有关轮回、因果、苦、慈悲,则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佛教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观点。

第四辑针对已经开始修持佛法的人进行作答,包括如何辨别善知识,如何依止上师,闻思修的内在关系,正念的训练,止观,回向,等等,并特别强调了出离心

第五辑《死生事大》对学佛者和不学佛者同样重要。因为无论信仰、价值观为何,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死和生。既然无可逃避,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让自己做好准备。

第六辑《护生》是有关放生的问答。希阿荣博堪布已经发表的关于放生的文章很多,在这本书里,堪布开示的重点是如何改进放生,做到周到、细致。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辑《空性》,这是希阿荣博堪布第一次大篇幅地用汉语讲解佛法的精华所在——般若空性。空性见解甚深微妙,即使只是简单介绍,恐怕也不好懂。堪布在语言上尽可能地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词汇,但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推理、辨析、讲解的方法和模式却是来自传统的佛法教材,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佛教逻辑思维的犀利和巧妙。

作者简介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德格,幼年即开始跟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具影响力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继续修学佛法。二十四岁,获得堪布学位。之后在五明佛学院传讲显密法要,同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各项事务,全力护持四众学员的闻思修行。

堪布还在德格玉隆阔建立了扎西持林闭关院、养老院、医院,并对周边众多寺庙的发展给予护持,支持帮助培养僧才。同时,堪布长期资助众多贫困家庭,解决就医和孩子上学等问题。

多年以来,堪布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倡导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弟子闻思修习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尤其是近年来,堪布大力倡导净土法门,引领有缘众生悉皆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希阿荣博堪布,1963年生于德格,幼年即开始跟随家乡寺院的高僧大德修学佛法。二十一岁到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当今藏传佛教宁玛派最具影响力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仁波切继续修学佛法。二十四岁,获得堪布学位。之后在五明佛学院传讲显密法要,同时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佛学院各项事务,全力护持四众学员的闻思修行。

堪布还在德格玉隆阔建立了扎西持林闭关院、养老院、医院,并对周边众多寺庙的发展给予护持,支持帮助培养僧才。同时,堪布长期资助众多贫困家庭,解决就医和孩子上学等问题。

多年以来,堪布不辞辛劳地赴海内外各地弘扬佛法,倡导放生和其他各类共修活动,以正式授课、现场开示、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接引、指导佛弟子闻思修习佛法,深受海内外佛子的尊敬和喜爱。尤其是近年来,堪布大力倡导净土法门,引领有缘众生悉皆发愿往生极乐净土。

堪布对佛法的开示精妙而平实,由其开示、随笔结集出版的《次第花开》、《寂静之道》、《生命这出戏》,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佛教类书籍中的畅销书。

精彩书评

★“通过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和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误解,我第一次开始慈悲自己。”

——著名传媒人士,主持人,和晶女士

★我本俗人,但对于当下佛门的学问僧,素有几分敬意。因为,学问僧的修行是认真的,不是神马,也不是浮云。藏传佛教一直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我曾经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青海玉树,那里的学问僧,以及很多出家人,都非常善良、慈悲、宽厚,似乎在修行和探究、研修佛法方面也有诸多心得。希阿荣博堪布,应属于学问僧。《透过佛法看世界》这本书,不仅传授了佛法的见解、修行次第和方法,也包括了很多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像他这样的学问僧,这样的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总是好的。推荐这样的学问,我是真心乐意的,充满欢喜心

——杨锦麟(时事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写于甲午仲秋

★我非佛徒,但佛的智慧,佛的自在,佛的喜乐,却常常指引我,在每个经意不经意的细节里,滋养我,祝福我。《透过佛法看世界》带给我的不是文字上的惊喜,也没有突如其来的震颤,而是平静,平静的哲学和平静本身。世界最初和最后的答案都藏在这里,无关气候,波澜不兴。

——著名作家、编剧麦家

★有人问希阿荣博堪布,“人活着,目的或者价值应该是什么?”堪布答,“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能被告知的,应该自己去思考、体悟。”在最近出版的《透过佛法看世界》一书中,希阿荣博以充满机锋的语言一层层剥开“生命的洋葱”。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目录

序言 给寻找答案的人

辑一 透过佛法看世界

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同源

提问之前,先问自己

人活着

犹如昨梦

拥有一切又如何?

智悲是同时生起的

十足的好人

美丽的事物

所以有人天乘

龙树菩萨的比喻

进与退

爱需要智慧善巧

发心清净能减少伤害

培养孩子快乐的能力

生病了

无限的未知

惟信能入

如果心愿没有达成

辑二 个人修行与社会生活

尽在缘起中

个人与时代

自律

从我做起

惟有善能制恶

当学佛成为时尚

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

学佛的基础

他自调心,何关汝事?

看似普通的生活

吃肉,吃素

都修行去了,社会怎么办?

出家与在家

是逃避责任吗?

与家人的矛盾

工作与持戒

简单生活

辑三 因果苦乐

前世和昨天

上一世的价值

跨越时空的因果

不是同样的水,也不是别的河

箭头指向未来的自己

菩萨保佑

好人为何遭殃?

戒后

此乃苦,汝当知

苦从何来?

违缘

关于生命的幸福和快乐

如果只有一杯水

善良是没有伤害之心

慈悲心的训练

柔和是一种力量

自己先安静下来

辑四 依止上师与闻思修

功德之源

寻找善知识

金刚上师

上师与弟子

瑜伽士

祖古

次第而行

闻思修

读书,静坐

阅经

行持善法

嗔恨贪执生起时

正念法门

止观

八关斋戒

诵念经文

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闭关

你愿意放弃吗?

放弃,积累

辑五 死生事大

修行者的死亡

生死无憾

简单的临终引导

死生与共

带上我的祝福去他生来世

净业之因

心的保护者

花开见佛

以火烧木,木尽火灭

横出三界

自有缚无法解他缚

空与净土

以楔出楔

念佛圆通

辑六 护生

我们是平等的

最珍惜的莫过于生命

哪怕救度一个生命也是有意义的

尽己所能

解脱的种子

共修放生

吃素与放生

辑七 空性

空性

墙、鹰、风幡

大千世界

梦和醒

佛的三身

如果没有分别心

空性和虚妄

看到的是什么?

二、不二、无生

无欺的痛苦也是虚妄的

放下执着和发大愿

见解和行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关于上师教言

上师教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上师教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上师教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上师教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