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幻,觉醒了悟自性


佛陀说,人生如梦幻。尤其当生命充满着欢喜和快乐的时候,要把它当成是场梦,何其困难。没有人想从美梦中醒来,更不消说视生命如虚幻了。如何分辨自己是在梦中还是清醒的呢?佛陀告诉我们,睡眠是由短暂的梦结合起来,而生命则是一场长而久的梦。你可能发现自己身处梦境而觉醒过来,但很快又再落入梦中。佛法中有提到,从人生大梦中清醒过来,这是指一个人终于了悟了自性。众生如果没有这种体验,将永远沉睡于人生的春秋大梦中。

修行让久梦觉醒

我们总认为梦不是真的,而清醒的时刻才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们发觉身体本身,还有这个世界、生与死都是虚妄的,才明白睡着与醒着的时候,其实都如同梦境一般。

中国有一位知名的摄影师郎静山,他把在黄河和长江所拍摄的照片,重新组合起来成为一种中国山水画,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意境,是由许多的片面交织相成。我们的心也是这么地在运作,人生的经历就像碎片般的储存在潜意识之中。我们的记忆通常并不完整,而是支离破碎的片段,然在某一个时间或地方,这些片片段段就出现了,做梦时也是如此。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牵动着情感与心中的回响。就像印象派的照片,这些都不过是片段的表相,映现出个人的经验、思惟和幻想。只有少数的人知道自己在做梦,而更少数的人愿意从美梦中醒来。未见自性的人总以为自己是清醒的,觉得自我的生命是真实而没有痛苦的。当他们察觉“我”是虚妄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已经做了好久的梦,充满了痛苦的梦。

然而很少人能够领会,必须经过认真的修行才能体认人生如幻的本质。仅仅听我的开示、看一本书,或从知见和观念上去理解是不够的。很多人知道佛教讲修行,但真正愿意实地去修行的人很少,而能够每天认真修行,从久梦中觉醒不再入睡,并见到自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

梦虚妄而易逝

中国有一个很名的民间故事,叫做黄粱一梦。它是说,有一个年轻人进京赶考,想求取功名利禄。途中遇见一位老人正在煮小米粥。老人见他旅途劳累,就给了他一个枕头,叫他歇息一会儿。年轻人躺下身后,就沉沉睡去,并且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梦中,他考中状元,和公主成亲,并做了朝廷的宰相。之后他还纳受了许多妻妾,到了一百岁时,儿孙多得不可计数。

他享受着健康长寿和富贵荣华,乃至到了这般高龄,还不想面对死亡。毕竟时辰还是到了,两个恶鬼把他抓到地府,因为他曾经滥用职权,侵占公款,地府的判官处了他极刑,惩罚他上刀山、下油锅,他遭受无比的痛楚,声嘶力竭地哭嚎。就在此时,老人叫醒了他,原来小米粥已经煮好了。

虽然老人只花了两小时煮粥,但年轻人的这场梦却足足经过了一百年之久。光阴飞逝,不只是梦,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有时候,梦里好像过了很长久的时间,但现实人生却只经历了几分钟而已。这种不同时间经历的感受,在打坐时也会发生。当腿痛无法专心的时候,时间过的缓慢无比;而当腿没有不舒服,心可以专注于方法上时,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梦本身是虚妄而易逝的,而我们对于时间和现实人生的觉知也像做梦一样。但是如果把醒着时的行为,看成如梦中行为般地不重要,那可真是错了。或许我们不会因梦里的事情而受苦果,但醒着时的行为所产生的果报却是无可避免的。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会带来强而持久的影响,不像梦般容易消逝。这就是因果,也是业报的法则。

留意心念不造业

大多数人认为对于没有付诸行动的念头不需要负责任。我们都有过不好的念头,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去做。即使最慈爱的母亲对于不乖巧的孩子,有时候也难免会起伤害的念头。大致来说,那些不好的念头虽然没有违犯佛教的戒条,但对于一个菩萨行者,心存歹念等同于犯戒。很少有人在打坐时,会想去打人或杀人,但在睡梦或日常生活中,暴力和杀人的念头却会时而浮现。所有有心于定课修行,学菩萨道的人,无论在睡梦中或日常的生活里,都应该将不好的念头舍弃。

人在梦中往往有不好的念头或做坏事情,因为这些想法早已存在于心中。但真正精进的修行人在梦中也不会做坏事,就像平时不犯戒一样,这是意念与行为,也就是身与意的一致不二;而相反的,也就是身与意不一致的情况,虽然醒着的时候不犯戒,但梦里仍有邪恶的念头产生。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做说明,几年前,我上课时突然遇上停电,班上的学生们情不自禁开始大叫或大笑。在黑暗中,他们潜藏的内心显现了,因为在光亮中,他们懂得自我控制,但是在黑暗中,却放任自己觉得自由解脱了。

尽管明白生命虚幻,如梦般不真实,但不论是人生的梦,或是在人生当中所做的梦,我们仍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为身体的活动是业,心理的活动也是业。比如说,如果你不知道身后有人,不小心踩到了他的脚,一定会道歉,在这种情形下,不会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大错事。同样的,以菩萨的观点来看,身体的行为不算严重,但是心念就很重要了。然而凡夫却总是认为身业比意业严重得多。

我们要知道菩萨道重视心行,身体所造的业比起心的业来得微小。因此,我们应该留意自己的心念,并且对自己的心念负责任,同时让内心保持单纯、平和与宁静,以认真严谨的修行,让身心安定下来,日复一日,就能减少业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平常的佛号都是绕着世俗的因缘在转。那么你平常从来没有创造一个往生的佛号,你怎么能往..

泰山府君(天名)又曰太山府君,本为道家所起之名,道家以泰山之神为泰山府君。于佛家为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七阎魔王之书记,记人善恶。又掌大海底西北沃燋石下热恼大地狱。..

问: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吗?宏海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见解,学佛人不要把吃肉和戒律混在一起来说。比如正..

农历二月十九,恭逢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诞纪念日,若人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恭诵《妙法莲华经》一部,或单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心经》,是人福慧..

〈楞严咒〉持诵仪轨(圣空法师发愿文)一、圣空法师修学楞严发愿文:弟子(加自己法名)今在佛前发如是愿:愿一心皈命顶礼,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八部、金..

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关于心灵能量

心灵能量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灵能量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灵能量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灵能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