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不得力,要深刻领悟“依法不依人”


佛即无上大智慧佛法般若之舟。佛因众生而相有,佛法因心而相生。性本原空、不迷不觉,无我无法、无佛无众生。所谓一切天堂地狱三界六道,生老病死,执妄分别,无尽烦恼皆是无明幻心所造。众生累世历劫,辗转轮回于生死苦海之中而不得解脱自在。法因心生,相生对影,方有幻生幻度、诸佛菩萨悲智普渡的种种示现,方有无量法门、千经万论的指月方便。我佛释迦因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导化众迷,说教言禅,无非是随顺机宜,应机权设方便,破执除迷之具,实无一法于人。佛本愿悲智,观机逗教,应机说法,无穷妙义,不可思议!而旨在众生尽,佛也无,众归一心,天下大同。性海本源谁是谁?一即无量无量一,而唯我独尊!

所谓法,只是帮助我们抵达彼岸所借助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我们修行最终的究竟目的!所以,我们绝不可绕指忘月,执方便为究竟!否则,执药成病,病上加病,助缘却成障道,醍醐反成毒药,苦哉!岂不可叹!冤死有份!当今常见有愚狂无明之人,动不动就拿“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借佛来装饰自家门面,以显其威,以扬其名,以标其正,蒙骗欺压初学,断人法身慧命。瞎眼胡喝,盲棒乱打,说这个是非正邪,指那个附佛外道,真是帽子满天飞,无明造业罪无边。实可悲可叹!可笑可怜!这些人本身有没有觉悟正慧?是不是明眼人善知识?自己是正邪真伪先暂且不论!其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武断霸道,狐假虎威的嚣张气焰,实已令真修佛子不敢恭维而敬而远之!可以说无论是“三法印”、“四依法”、或者“以戒为师”等,皆为我佛悲智所说,理应“信受奉行”无可非议!而问题关键是:常常依此来断定他人真伪的这些人,自己是否真正开悟明心见性了?自己是否真正领会“四依法”的般若真实义?自己是否真正有智慧来断定辨别?尚须先扪心自问!当应有自知之明,方不昧本心己灵!

很多人学佛多年,依旧没有成就,总结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的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第三、于初下手时,不明学佛的究竟,没有正确的决定。因地不正,故不免流于盲从。我们应该知道,学佛第一须明心见性。

第四、依赖他人。为使修道能够速成,所以,一心想求得最高无上的法、最好的师父。于是就生起种种较量高低的分别之见,生起诸多门户纷争的见解,时时萦回于心中。尤其在分别挑选不定时,这个法修了一点点,又去修那个法,而不能一门深入地专修下去。结果往往是走回头路或走错了路,空耗时光,一事无成。

第五、因为空耗时光、久无消息,于是就疑人谤法,或者是退转不修了,半途而废。

第六、贪取于法,以多为胜,样样兼之,不能一门深入,结果是徒劳无益。

第七、终日向外驰求,不知痛切参究自心。想起来了或有了空闲时间,则在佛堂里修一下,念念佛、打打坐,或参参禅,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的人甚至把修法当做消遣之事,无关痛痒,结果毕竟是毫不相干,一事无成。

第八、不明“法无定法”之意。法法各有立场,不可强同,不依规矩而自生法见,妄自改基,以致修持如法,而不得成就。

第九、以修行人善,为学佛之极致,不知究竟了义。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唯一的成就,却不明白如何往生之义,以致修到中途不能再进。

第十、纵然遇到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第十一、喜欢妄测他人的意境,而自成妄。如说:某人开悟了,某人没有开悟,却不晓得你要分别人家开悟与否,你自己须先开悟。你自己没有开悟,如何能断定人家是否开悟呢?人云亦云,妄自猜测,实在无意义,反而自心不清净。

第十二、由于贡高我慢,对他人生疑生嫉,且耻于下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肯或不好意思去问,更或轻慢初学,而不知自障其道。

第十三、先入为主,于法不知圆通变化,真性现前,不敢承当。

第十四、误认无明为实,烦恼难除,菩提为佛独有,我辈此生无份,而不敢担当如来家业,不敢切实修证。

第十五、当行住坐卧、人事往来、种种习气发生之时,一点也不自觉,任其流连往返,决不回顾自心。结果往往是虽然学佛修道,但却不得受用。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弄明白,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再经过除习的锻炼,就是保养圣胎,让它发扬光大,即能圆证菩提,倘若对境心有粘着,更或念念不舍,那就不能自诩见性。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开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否则,说食不饱,遇境即失,不得真实受用。

没有明心见性大智慧。肯定不能正确领悟“四依法”!正确领悟“四依法”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也做不到“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佛即无上正等正觉大智慧的象征,佛法慧海殊胜圆融、其根本宗旨、精髓就是智慧解脱!若无智慧正见,极易误入歧途而深陷修行的误区之中,被无明愚昧所左右,枉造恶因地狱种,业报现前悔恨已晚,今了生死错过,再想出头难!所以,我们无论修悟任何宗派法门,都离不开智慧,都必须要“依智不依识”!而对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来说,“四依法”四即是一,一即是四。洞彻了然,圆融明清,明察秋毫,融会贯通,含盖一统,灵灵不昧。 若问为何?因智慧本来、原有具足故!因智慧无为、应物显形故!因智慧无上、超越主导一切故!因智慧通达宇宙、自然万物故!因智慧能转化人生、世间所有故!一切所有,所有一切,唯智慧而不能!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