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佛教不提倡说他人的“过失”?


大家知道,佛教徒中有“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其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现在恪守这五戒的人都不太多,何况还有其他?某些和尚已经职业化了,不光有老婆还有情人;说大话乃至诽谤他人以谋取职位的和尚也不在少数…………可他们往往以“不说僧过”为挡箭牌,来回避他人对其行为的指责,这其实是一种“鸵鸟政策”,损害的是佛教整体的名声。再则,佛教似乎现在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经历过十年文革的破坏,真正能够弘扬佛法的人有几个?少之又少。似乎很多佛教徒们,也钻到钱眼里去了,钻到利益乃至色诱中去了。

僧人们犯法了,难道也不能说?即便在西方社会,神权和世俗权力兼容的时候,神职人员触犯法律,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的僧侣们也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他们首先是中国公民,而后才是僧侣。信息化时代,好事会出门,坏事更是能传千里,四川佛教协会的一些情况,人们转眼就会知道;而岳麓山下曾经发生的,僧侣跟大学生发生冲突的事件,人们也清楚。这难道仅仅靠封堵就能够达到成效么?无论是谁的过错,大家都可以说得,毕竟公民有发表自身看法的权利。即便是外国元首,他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是还得向选民道歉吗?这才是弥补失误的好办法。维护荣誉得靠自身纯洁,在佛教创立之初,就有和尚不守清规戒律,去勾引良家妇女的,甚至在唐朝,还有和尚跟皇室公主私通的,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还有什么好掩饰的呢?

如果说“不说僧过”,那是否可以推广为,“勿说官过”、“勿说军过”、“勿说公务员过”…………呢?那国家是否可以凭这个拒绝民众的质询?甚至拒绝为民众服务?如果说“不说僧过”,贪官们在被揭露时,是否可以临时抱佛脚,加入佛教徒行列,来避免法律的惩罚和别人的质问呢?明显不可以。别人的嘴堵不住,最好还是更好的修炼自身。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若要“普度众生”,首先还是需要自身的素养得以提高,才能够去帮助他人,这就需要博爱自省。

附:

“不说僧过”是大小乘佛教的共同规定。在小乘的声闻戒规定:“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六)

大乘佛教经典中,也对“不说僧过”有所限定。《大方等陀罗尼经》云:“若有菩萨见有比丘畜於妻子,随意说过者,是名犯第三重戒。”《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记载,佛言:“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芻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苾芻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如是破戒恶行苾芻,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陀还列出了“十非法”,不应在十种情况下率尔呵举破戒比丘。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是故佛陀说:「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假设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必须要截然分开;佛学研究的东西是意识,佛学反而认为主观和客观、物质和意识不能分开..

贵州省某县,有吴仁吴义两同胞朋友,父早亡,受母李氏抚养成人,吴仁娶妻孟氏,吴义娶妻崔氏,吴仁居长,性情良善,孟氏亦贤淑。吴义居次,年虽幼而性狡猾,崔氏性情亦横泼..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