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许愿,发愿,还愿的区别是什么?


任何去过寺庙的人对许愿、还愿这件事都不陌生,甚至这已经成为宗教活动的标志性目的。大凡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都会去佛菩萨面前许下愿望,如果事后‘灵验’,便虔诚的按照之前许愿时的‘约定’还愿。

大概运作流程是:[许愿]——希望某某事情有一个某某满意的结果,请佛菩萨保佑。如果真的办成了,一定如何如何的做,还愿以表谢意。

[还愿]——当事件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后,便按照事前的约定还愿。

这个过程和经济社会里签订合同没什么区别,基本原理都是按合同约定办事,然后得报酬(当然,有时也会先预付些香火钱)。说白了也就是个相互利用的关系。这样的许愿和还愿无论看似多么的虔诚,无疑是对佛教的亵渎,对佛菩萨的亵渎。所求‘灵验’者,无非也只是因缘巧合,实在与佛菩萨加持无关。

那么,佛教讲的许愿、还愿是什么呢?

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

[发愿]和[许愿]有什么区别?

[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圆满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

[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愿]以结果为因。举个事例来比喻就比较清楚了。

佛法不讲许愿、还愿,而讲发愿、行愿。愿不是许给佛菩萨去帮忙实现的,佛菩萨也不需要我们的酬谢;愿,是自己的心、理想、目标,发愿是行为的动力和向导,依愿而行是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

发心,是我想要去做什么;许愿,是我想要得到什么结果。前者是在因上而言,后者是求果相。

许愿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发愿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对佛菩萨最好的恭敬、供养和感谢,就是依教奉行。

佛法不讲许愿、还愿,佛菩萨无处不在,所谓一定要回到许愿处对原来那尊菩萨还愿的说法,是以世俗心态来揣度佛菩萨,佛菩萨岂会如此狭隘呢?

佛法不讲许愿和还愿,而讲发愿和践行。许愿是把自己的愿望寄托于佛菩萨,想象靠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这种含糊不清的想法就是“迷信”,不明白为何而信,迷迷糊糊的信。发愿是主动发诸自心的志向,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实践,靠自己的努力。

佛菩萨不是万能的神灵,而是指示觉悟之道的智者。拜佛是对老师的感恩和尊敬,是提醒我们敬畏与追寻真理、收敛内心妄想、勿忘天下苍生。

许愿,本是民间的说法,与佛教无关。

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佛菩萨无法帮我们获得无因之果,也不需要我们的感谢和表示。

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依教奉行便是最好的还愿,是佛菩萨最欢喜的事。

[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愿]以结果为因。举个事例来比喻就比较清楚了。

比如求财。[许愿]的人会说:求您神力给我带来财富,事成之后我会如何如何修庙、造像等等来报答您。

[发愿]的人会说:由于我往昔的贪婪、吝啬、偷盗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现在财富不圆满的现状,我发愿忏悔往昔的种种过错,发愿广行布施,远离贪吝,终不舍弃这个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请您帮助、加持我使得财富圆满。

[发愿]的真实不虚很重要,一定是思考过的,信念坚定的愿望,而不是委曲求全的糊弄。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常常挂在嘴上的词——心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

一、何谓佛法融入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

问: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也是一样,但几个月前突发心脏病往生。弟子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往生。我强忍悲痛将母亲送..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伤肾损精的问题现在患颈腰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认为,是肝肾亏损造成的,因为“肝主筋”,“肾主骨”。什么原因能造成肝肾亏损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讲述甲、叙意乙、持戒的功德丙、犯戒的过失丁、余义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

佛教五戒诵戒仪轨一、上香(三拜)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三、忏悔(三番三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