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不信佛的人对佛教存在哪些误解?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教史、教义、教规、教团,但它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它的最大特色是: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为什么这样讲呢?

一般宗教讲神权;佛家讲因果,能自己做主,自己创造。哲学讲内心思辨;佛家讲实践,心物一体,又有不同。科学是倾向于物质以及在物质上的研究,佛法讲心物总和,讲心就有物,讲物就有心,讲中道实相,所以与科学也有所不同。

佛教就是佛的教法,佛所说的言教。用佛教固有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增壹阿含经》序品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简单讲,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将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问一位师父:“你们寺院里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因为他没有信仰,所以把佛教的对象叫做 “玩意儿”。这位师父比较有修养,没有责备他,只回答了一句“弥陀佛”。其实,这句“阿弥陀佛” 有很多意思,但那位游客不明白,一下生起气来,嚷嚷道:“你才阿弥陀佛呢!”旁边的人问他:“师父说‘阿弥陀佛’你生什么气呀?”他回答:“念‘阿弥陀佛’不是让我早点死呀!”

原来他认为念“阿弥陀佛”就是咒他死。旁边的人又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呢?”他说:“人死了不都是念‘阿弥陀佛’嘛!”这就是不学佛的人对佛法的误解,大都以为念“阿弥陀佛”是“死”的意思。那么,如果有人念“药师佛”,他可能也会认为是在咒他死。因此,不学佛的人误解佛教是只管“死”的事情,而不重“生”的问题。

给大家介绍《药师经》,就是要强调佛教不仅要解决“死”的问题,还要解决“生”的问题。请问大家:“死”的问题容易解决吗?“生”的问题容易解决吗?到底容易还是不容易,关键看你的愿力有多大。如果没有愿力,当然不容易;如果愿力大,勇于实践,就会很容易。

“死”,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从我们出生开始,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最终都是要死的。世间上的人往往在痛苦中死去,大都死得苦不堪言。古时候的人在临命终时,脚要踹坏一床席子才咽得下气。这就说明,人在死亡的过程中很痛苦。而学佛,就是让你在临命终时没有痛苦,能站着死,跑着死,笑着死!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以及诸大菩萨的教法,就是教大家怎样才能死得自在,死得安详,死得如意,死得欢喜!世间有句话叫:“别把你高兴死了!”实际上,我就希望高兴死,不要痛苦死。金庸有本小说叫《笑傲江湖》。其实,“笑傲江湖”不算英雄,“笑傲生死”才是英雄!

(一)往生不等于死

我问大家:什么时候往生?断气了才往生吗?不对!现在一念之间,就要往生。许多学佛的人以为往生就是死,现在要消除这种误解,往生不等于死。如果不具备往生的资粮,就算死了也不能往生。生死在什么时候了呢?当下就要了。等到断气了再来了生死,叫“结伙食账”,因为你以后再也不吃饭,得把伙食账算清 楚。往生就在你的现生、现前、当下的一念间。所以,大家别再说死了以后怎么样,现在就把往生的念头和佛号提起来,因为当下那一念就是往生。

(二)身体患病与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人在修行过程中摔了一跤,或者患了感冒,甚至有的患了肝癌、胆结石等。他便跑来诉苦:“师父,我念了一辈子佛,修了一辈子行,怎么最后得了肝癌?你说我冤不冤枉啊!”我说:“你一点也不冤枉!你摔一跤,患感冒,得肝癌和念佛没有关系。”他说:“怎么没关系!可能是我有一天念得不诚心,或者是有一天修行不好,阿弥陀佛怪罪我了!”

在修行时摔了一跤,怪阿弥陀佛惩罚了自己;患了感冒,怪念佛没有诚心;咳嗽了一下,就想是不是观世音菩萨不管我了。难道阿弥陀佛就这么不可靠?释迦牟尼佛就那么小心眼儿?在这些人的眼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成了凶神恶煞的坏人。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论遇到身体上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都不要把它和修行联系起来,不要认为这是佛菩萨在惩罚你。

宋朝有一位慈明禅师,他一辈子讲经说法都在骂人。他五十多岁时,突然嘴歪了。他的徒弟说:“看吧!我说让你不要骂,你偏要骂,骂到现在你的嘴都歪了!”慈明禅师反问:“我的嘴歪了?”徒弟说:“是有点歪呀!”慈明禅师用巴掌一拍,嘴又不歪了。他的徒弟觉得很奇怪,怎么嘴歪了又能让它正过来?一会儿他再看,嘴又歪向了另一边。徒弟说:“怎么又歪了呢?”慈明禅师又一拍,嘴又正了。没过多久,慈明禅师便圆寂了。

慈明禅师的歪嘴都能拍成正嘴,你能说他没有修行吗?他说走就走,难道说他没有修行吗?可是他的嘴为什么会歪呢?那是因为身体是业报身,有自然的反应,和修行没有关系。我劝大家,如果在将来的修行中碰到类似情况,不要认为是阿弥陀佛在惩罚你,更不能对阿弥陀佛失去信心。相反,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心,更有信心,更加相信阿弥陀佛,更加决定往生。

希望大家能消除误解,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往生不等于死。同时能明白,身体出现问题和修行没有必然联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南怀瑾老师解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八关斋戒为了方便在家学佛的人,可以自己在佛前自受,日期就是居士菩萨戒上说的每个月的六斋日,即是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当然实在自己有..

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兜率天的内院,如何与十法界中六道轮回的“天道”相区分呢?答:十法界由“地狱、恶鬼、畜生、人、天、阿修罗”之六凡和“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组..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地藏经解释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

蒋贡康楚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噶玛巴的重要法子,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的四大法子之一,是噶举传承内的重要上师。远为毗卢毗那佛化身,近为阿难尊者化身,与金刚尖锐为三人。..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