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耐得住寂寞
《庄子·让王》:孔子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接连七天不能烧火作饭,用野菜做的汤里面连一个米粒也没有,脸色显得有些疲惫,但是,仍然在屋里抚琴唱歌。弟子颜渊正在择野菜,但听到子路、子贡一起说着话:“老师两次被从鲁国驱逐出来,隐退到了卫国,后来到宋国讲学,又被人砍倒了大树,差一点丢了性命。还曾经在周地遭受困顿,现在又被围困在这里了。要杀害咱们老师的人竟然没有罪过,欺凌咱们老师的也没有人来禁止。可是,咱们的老师还是抚琴唱歌,君子难道就这样不把羞耻当回事吗?”
颜渊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进去对孔子说。孔子把琴推到一边,长叹了一声说:“仲由(子路)和端木赐(子贡),都是看问题看得太短浅了。你去把他们叫进来,我跟他们说说。”子路和子贡进来了。子路有些愤愤不平地说:“像我们这样在天下传道,却遭受这样的困境,可以说就是走投无路了!”
孔子说:“怎么能这么说呢?君子能够通达道义就叫做‘通’(左右逢源),不能通达道义才叫做‘穷’(走投无路)。现在,我孔丘虽然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遇到忧患,但是,这是因为坚持仁义之道所致。如果因为遇到忧患就放弃仁义之道,还能算君子吗?既然有君子之道,就不能说是走投无路啊。”
孔子接着说:“既然要推行君子之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违背道义,就要坚持道德原则,即使遇到灾难也不失去道德原则。你们看到那些松树和柏树了吗?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遇到了阻碍,从而可以考验自己是否能坚持住道德仁义,这是一种幸运啊。”
说完,孔子又把琴拿过来,继续抚琴,唱起歌来。子路高兴地拿起盾牌随着节拍跳起舞来。子贡感慨地说:“原来我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有道义才能上薄云天,有修养才能承载一切啊!”
学佛修行是为了放下,既然是为了放下,理应该过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生活,古人修道者,都要找一僻静处潜心修学佛法,修道者要与外界隔绝,不允许外人接见,出家是为了了生脱死,不求别物,在没有见道或开悟以前,他不会与任何人来往。一个大修行人的心里只装着生死二字,生亦不贪图生活的舒适,这生是往生佛国的生;死者。了脱生死,不再轮回,修行是求圆满永久的解脱。
修行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清心寡欲,清心寡欲是一个真实修道者的生活,修行人要学或如何看破放下的道理,只有看得破放得下,才能更好的去追求永久的解脱,才能够真证的耐得住寂寞,一心向佛,内息宁静别无余物。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的内心只装有三宝,别无他求。修行人如果放下了,他就能够耐得住寂寞。
我们要去鉴别一个人有多大的修行,首先就要看他能否耐得住寂寞。修行放下的人,修行开悟见道者,他都能够耐得住寂寞。学佛修行就应该学会耐得住寂寞,你能够耐得住寂寞,你就有些功夫。所以佛教修行,放下住山是我们修道人首先可以考虑的话题。
这住山就要耐得住寂寞,修行要学佛法,佛法亦可使我们慢慢的适应寂寞。一个苦修住山的人,前提是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适合住山修行。出家人或在家弟子,住山修行或者闭关的人,你要一切都放下,在你修行功夫未到,没有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究竟解脱,证大涅盘以前,你且万万不可对外宣传你如何闭关,如何苦修,这样做会障碍你开不了悟,佛法是无相法,无想就不应该住修行的相来修。
住山或闭关的人,在你没有开悟以前不能独住山,或闭关。
住山也应有一定的功夫才可以,住山要依止大善知识,要在大善知识的指导下,你才能够住山修行。
闭关更要有真实修证的功夫,古人有一句话叫不破参,不住山,不破重关不闭关。古代人的闭关,他跟我们现在的佛门人的闭关可不一样。古代出家人闭关,把你送到关房里,在你闭关时期未满以前不准许你出来。你在关房里,那里面只有你一个人,你任何人也见不到面,这吃的东西有人给你送去,送东西的人进不去关房里,他把你要的东西放到你可以去到的地方,你到时候去那就行了。你那东西的时候,你也见不到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