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信徒,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
释迦世尊住世时,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其究竟的意义乃在于破除我执、法执!我执是主观的我,法执是客观的宇宙,换言之,佛法的内容无非是剖释人生,我,宇宙,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真相的法则。
我们生而为人,怎能对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我们要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就不能不研究佛法。至于学佛的目的,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在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之后,即不再为自己和环境所困惑烦恼,因而“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我们自己得到解脱和自由。
“世界”这个概念,“世”指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界”指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
我们学过哲学,世间的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永远存在的,是客观的。而佛教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都是无常的,是不真实的,是没有客观性的。时间和空间是“心不相应行法”,它是缘起的,是会变化、坏灭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揭示了这一点:时间和空间只是人们认知外部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是没有客观性的,是会变化的。而物质也不是永恒的,物质和能量是能够相互转换的。
佛经告诉我们,在一大劫当中,分为四个中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现在我们是生活在住劫,在住劫当中才有生命。坏劫到来的时候会有水灾、风灾、火灾,世间一切全都会败坏。当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以后就到了空劫。空劫以后就是成劫,然后又会形成这个地球。现在我们是处在住劫的第九小劫,是减劫。到了住劫的第二十劫的时候,小三灾、大三灾次第出现,欲界天、色界天,慢慢地全都败坏,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说,通过观察世间的无常、国土的危脆,我们就不会被假相所诱惑和欺骗。用佛法的真理和智慧作为我们的世界观,发愿离开这个无常的生灭法的世间,而后通过修行契入到不生不灭之法。极乐国土是法性土,无有四季的变更,无衰无变、永恒常住。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往生到了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后,我们的寿命就会跟阿弥陀佛的寿命一样,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
我们所看到和接触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实质呢?这也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一般人总以为我们所接触的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因为我们都很相信自己的感官,并以感官的觉知来衡量现有的世界。有没有鬼呢?没有,因为我们没有看见;有没有菩萨呢?没有,因为我们也没有看见,这就是常人的认识。我们的认识来源于所谓的感觉,但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可靠呢?我们的感觉既要受到感官条件的限制,又会被我们错误的概念所误导,若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就象“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实在是过于危险。
《金刚经》里面讲什么?讲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离开心的独立外部现象界的实物完全没有发生过。而科学研究认为这些完全没有发生过的实物永恒存在。
这是各说各话。佛法不是认为外部世界的万物没有研究的价值,而是说它们根本都没有发生过。但科学家说不仅发生过,而且发生得非常彻底,非常精密,科学家就不断地研究,佛学家就不断地修行。
当然,研究的结果和修行的结果有可能会最终冲撞。是哪些性质的冲撞呢?比如说,科学家发明的飞机大炮可以杀人了,炮弹可以炸到修行人的身边了。那么修行人是否还能够忽视这些研究成果?
忽视研究成果不见得是佛教的主张。佛教是不否认这些研究成果的,这些成果完全可以在佛教界得到承认。可是现象界里物化的研究成果即便是非常卓越,也仍然是在脱离心的外境上独立研究,这跟佛法的研究方向还是不同。佛法的任何一个研究方向都是基于我们的心、来用心的这种研究。
因此,可以承认所有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佛法还是一个修行的宗教,还是一个修行的法门,还是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路数没办法完全相同。
所以,彼此之间相互比附,或者相互证成,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观既没有必要完全统一成一个,也没有必要彻底一样。既然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是那样的,那它的世界观就肯定是物化的。佛教的世界观既然是以一切唯心所造来观空外境的,那么就以观空外境为核心。
世界观可以是各人存在各人的,可以每人一个世界,可以各自相互,各自独立,都可以。但没有办法一定要去兼并,这是没有必要的。